本期投资提示:本篇报告有较大创新性,也是国际局势到当前状态下,不得不探讨的议题。对于权益市场估值,尤其泛科技的定价,做稍微底层的探讨。涉及的话题包括:1)产业链利益分配倾向;2)考虑比较经济学;3)案例;4)建设性建议;5)风险。
首先,金融估值,不应当与产业趋势相反,即出现产业竞争力向下领军市值持续上涨的情形。从西方经典资产定价模型开始(基于护城河、壁垒、DCF 或 FCFF),推导出金融估值与产业创新的矛盾(引用柯林斯、克莱顿克里斯坦森、霍华德马克斯、塔勒布等的理论)。实际上,为了维持原有财务投资范式,二级交易/一级交易/管理层利益/大小企业分配倾向,都使用了金融杠杆。这可能会影响产业进步,影响“帕累托优化”。
财务最大化,还是产业最大化更有优势?1)前者会促成科技股强势,后者或促成科技产业强势,两者出现背离。2)理论上左边容易正面发展,右边可能导致“零和博弈”,但实际上左边的弊端已经在体现,即“核心公司”的员工缺乏动力,创新容易停滞。参见谷歌前 CEO 埃里克·施密特最新公开事件。
其次,产业链禀赋与分工也明显影响估值,西方投资人理解东方暂时存在难度。1)芯片半导体的 Fabless 模式存在一定偶然性,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都是案例。2)西方的产业链划分有一定偶然性,因此其他国家与地区禀赋,存在相对优势产业链是正常情况。这在美国战略家亨廷顿、布热津斯基的著作中,均有论述。典型案例是,不考虑比较经济学,AI 对标 AI,星巴克对标瑞幸。考虑比较经济学后,AI(西方)对标EV+ADAS(东方),星巴克(西方)对标海底捞(东方)。3)我们优势领域(例如特殊行业(EV+ ADAS +半导体+机器人+ 低空)、出海(中东+亚洲+非洲等)会被低估。
关于西方最容易理解出现偏差的产能和供需问题:1)解耦与耦合的差异化,导致西方会低估我们耦合模式的需求;2)价值链曲线有差异;3)由于对受众范围估计有差别,西方容易低估我们的需求大约 3 倍,而售价和毛利率受到金融资本杠杆影响。其中金融资本杠杆部分,我们用美联储预期利率、国内资产毛利率、海外资产增速来佐证。
泛科技估值:从西方体系,到“东西合璧”。1)提供了英伟达按照产业估值的结论。
2)腾讯当前反映的产业估值,若在财务利益最大化原则下估值,对应得到 6.4 万亿市值。3)中国移动当前反映产业估值,在财务最大化原则下对应 4.05 万亿元。
“科技特殊估值”的便捷建议。1)用标的公司收入空间,乘以全球对标公司的持续经营净利率,再乘以估值倍数即可。2)若计算中长期“科技特殊估值”空间,采用中长期收入空间来代替前述收入空间即可。原理是对标公司的净利率反映“财务最大化”原则。
3)提供了海康威视、中微公司、北方华创、华大九天、金山办公、中控技术的案例。
风险:1)投资者接受这些理论需要时间。2)估值参数存在 “见仁见智”。3)”科技特殊估值”适用的标的,天然存在竞争,企业经营或存在波动。甄选适合新型估值方法的标的,也需要详细分析。行业深度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2页 共30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投资案件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论述完“财务最大化”与“产业最大化”的区别后,我们建议可以对“科技特殊估值”的便捷操作方法是:
1)用标的公司的收入空间,乘以全球对标公司的持续经营净利率,再乘以估值倍数即可。原理是:我们较多公司追求的是产业最大化(帕累托优化)。假如追求“财务最大化”原则,该环节净利率较高,产业链的利益分配也会倾斜于它们。这样用对标参考公司的持续经营净利率代替当前净利率来计算,既便捷又相对合理。
2)若计算中长期“科技特殊估值”空间,采用中长期收入空间来代替前述收入空间即可。这就类似于经典估值方法中的动态估值、中期稳态估值。只是我们采用的依然是对标公司持续经营净利率。
原因与逻辑“财务最大化”与“产业最大化”的差别,是金融估值差异一项较为深层次的原因,尤其分配倾向问题。西方的投资和估值理论,是在寻找护城河、壁垒。然而实际案例与创新,恰恰走向另一个阶段:破坏性创新、周期、小概率事件才是主流。追求高财务估值,会促成金融行为(二级交易+一级行为+管理层利益),也会影响利益分配(是否倾斜核心公司)。有较为丰富的理论来支持上述判断。
产业链分工还有偶然性。用西方科技产业链形成的历史、不同国家地区“比较经济学”来论述。因此,对产能和供需的理解也容易出现偏差。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市场普遍对我们资本市场的“科技特殊估值”缺乏抓手,认为采用 PS 或市值方法。我们认为:从西方理论分析,可发觉其追求“财务最大化”,而我们当前主要考虑“产业最大化”(即帕累托优化)。因此我们“特殊估值”时,仅把企业也用“财务最大化”标准来计算估值即可。我们用英伟达、腾讯、中国移动、科创板领军公司的案例来说明。
部分投资人认为海外市场走势较好,有基本面原因。我们认为:分拆“财务最大化”与“产业最大化”后,本质差异是分配倾向。将海外标的做“产业最大化”的估值还原后即可。
部分投资人认为我们部分产业链的产能与供需值得商榷。我们认为:1)解耦与耦合的案例,会低估耦合模式的需求;2)价值链曲线有差异;3)西方容易低估我们的需求大约 3 倍,而售价和毛利率受到金融资本杠杆影响。其中金融资本杠杆部分,我们用美联储预期利率、国内资产毛利率、海外资产增速来佐证。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