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收入增长快于东部?中西部工资占比高、增速快,财产收入占比低、受冲击小。
近年来,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持续性也强于东部地区。考虑人口因素后,2024年上半年,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分别录得 5.2%、5.7%,超过东部地区。拉长时间周期至 2019 年以来,2023 年中西部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较 2019 年增长了 28.1%、29.4%,超过东部地区 26.2%的涨幅,收入涨幅持续性也强于东部地区。
相比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对中西部区域内整体收入的拉动作用在强化。2024 年上半年,城镇居民收入对区域内整体收入的支撑效应在增强,重庆、安徽等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和占全部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91.5%、81.5%,较 2019 年上半年分别提升了 1.9、0.5 个百分点。对比之下,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不及东部地区。
从收入来源看,近三年全国收入压力更多集中于财产净收入、而非工资性收入,而中西部不仅工资收入占比高、财产收入占比低,同时两大收入增速也较高,对中西部总体收入形成支撑。2022 年来中西部地区工资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占比分别为 51.3%、65.4%,均高于东部地区 46.7%的比重。财产净收入方面,2019-2022 年,以四川为代表的中西部省城镇居民的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 5.4%,明显快于上海 2.1%的年复合涨幅。
收入分化的产业背景?新型工业化重塑区域产业布局,中西部高创收制造业占比上升。
制造业布局向中西部辐射,产业投资后也带动人口流入,为中西部区域内居民收入增长奠定基础。本轮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制造业产能向中西部地转移,固投已有体现;2024前半年东、中部地区固投分别较 2017 年下降 0.6、上升 2.9pcts。产业投资加速带动人口向中部转移,2023 年输入东部农民工数、自中西部输出农民工数均有回落。
装备制造业、电子产业链等“创收能力较强”的制造业在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且增加值更多向劳动报酬倾斜,中西部制造业人均工资增速也更高。运输设备、计算机通信、电气机械等高创收、高增速的制造业在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中占比较高,2022 年安徽“双高”行业增加值占 GDP 32.6%,且收入分配比东部更向劳动报酬倾斜。
展望未来,目前政策高度聚焦新型工业化、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望通过推动“总量提速+结构更平衡”的城镇化,对中西部经济和居民收入形成正贡献。近两年,宏观政策对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高度关注。不同于发展服务业模式下人口单向流入一线城市,工业化有助于产能向低成本地区转移,驱动“更平衡+提速”的城镇化、更均衡的人口流动。
收入分化的加速器?中西部服务业向“新创收”服务业倾斜,东部向金融地产倾斜。
中西部地区金融地产行业占比低,国企工资占比高、增速快,受本轮金融地产调整的冲击相对更小。一方面,中西部地产规模明显低于东部,居民受地产调整冲击较小。另一方面,中西部国企工资占比分别为 43.7%、49.3%,明显高于东部(28.5%),且工资总额增速也较高。近年来就业更多向国企集中,缓和了金融地产行业调整对收入的冲击。
从行业特征来看,中西部服务业向工资增速更高的“新创收“服务业倾斜,直播带货等新业态也加快发展,带动中西部相关服务业工资增速上升,而上海北京下降。2017-2023年信息技术服务业、批零、科研等“新创收”服务业增加值涨幅达 70.3%。从地区分布看,中西部产业结构更直接向“新创收”服务业倾斜,对当地居民收入的影响也更直接。
此外,虽然生活性服务消费客单价偏低,但服务消费呈现“跨省”替代“本地”的替代效应,从量的层面对中西部居民收入形成支撑。2023 年与跨省消费更相关的旅游 CPI同比明显上升,与本地消费更相关的餐饮 CPI 同比则明显下行,佐证居民跨区流动增加。
此外今年前 7 月,成都、昆明等旅游大省航班执飞量,已接近商务出行更多的一线城市。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房地产形势变化超预期。
目录
1. 中西部收入增长快于东部? .......... 6
2. 收入分化的产业背景? .......... 9
3. 收入分化的加速器? .......... 14
4. 生产高频跟踪:工业生产表现平淡,建筑业开工弱势运行.......... 18
5. 需求高频跟踪:地产成交低位徘徊,出行活跃度季节性减少 .......... 22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