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中国是平衡全球供需格局的重要力量。经过改革开放后的几十年发展,中国的供给能力大幅提升,制造业占全球比重超过 30%,但如果按照现价汇率计算 GDP占比衡量需求来看,略低于 18%,远小于供给占比。过去这些年来,全球整体供需错配并不严重,原因在于两点:一个是全球化因素,中国的产能满足了广泛的海外需求。另一个是中国房地产创造了过量需求。
当前,百年变局下我国内外均面临挑战。2020 年以来,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外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全球化逆风,推动出海能解决一部分产能问题,但无法解决全部;内部在经济动能切换、结构转型的过程中,主动选择降低宏观经济对地产的依赖度,随之而来的是出现各种经济“阵痛”,这就是过去和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的事情。
然而中央一直讲战略定力,我们认为,若要理解战略定力,首先要理解战略是什么,然后是理解如何保持定力——战略即“制造立国”,定力就是在经济运行基本实现了“去地产化”之后,在大体可控的状态下,不搞大水漫灌的“强针猛药”,主要采取固本培元的“中医理疗”未来,以“制造立国”之战略,破局、突围。我们认为,中国没有所谓的产能过剩,有的只是产能迭代、产能保全与产能储备。事物都有两面性,“制造立国”战略,短期的压力就在于价格水平偏低,可能是痛苦的,但却是我国应对内外部复杂挑战的战略选择:对外,一方面加快制造业的迭代升级和技术进步,不断在全球产业链上爬坡突破,拥抱全球化;另一方面加速传统制造业降本增效,以“质价比”和“性价比”策略守城,避免所谓“去中国化”抢夺我国市场份额,进而对国际收支、就业等基本面形成冲击。对内,则以“制造立国”对冲“去地产化”的阵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这是宏观数据与微观体感背离的原因所在,也是决定国内大类资产表现的关键。
资产配置观点:
稳中有进:
1)股票方面,美元类资产大概率维持强势,关注全球资产再平衡力量对人民币资产的利好。国内部分,交易性机会关注科技成长,配置性机会关注红利、农产品能源资源与出口出海等方向。
2)债券方面,10 年国债短期震荡,四季度有望恢复下行趋势,信用债要关注厚尾风险,结合风险收益特征和股债性价比,考虑高股息的替代作用。
3)大宗商品关注“供给收缩确定性强+海外需求定价”的品种。
4)黄金:短期可能受益于流动性宽松预期和央行储备多元化的购金行为,中长期看,“金本位”预期的回归和兑现可能会推动黄金价格上升到更高水平。
下半年产业机会展望:新质生产力和旧质生产力的关系也是互补、协同和共生可持续发展,我们既要重视研究新质生产力,也要分析旧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因此我们选取了代表新质生产力的科技、出口出海产业链,以比较优势、竞争力、盈利格局等维度进行研究;选取代表基石支撑的资源品、地产产业链,以供需格局、“量价利”进行分析。
具体来看:
1)出口出海链:“制造立国”助力产业创新并强化“性价比红利”,有望推动出口出海在中长期表现较好。从中观出发,我们以高依赖度与 RCA 显性比较优势交叉验证行业的比较优势并挖掘出口出海产业。
2)房地产链:“去地产化”意味着整个地产链条可能很难出现整体性复苏,然而也正是由于房地产产业链涉及众多环节,我们还是可以从当前地产政策的核心“去库存”出发,寻找一些结构性机会。
3)资源品链:从供给端、需求端、风险偏好端三个大的维度出发,我们总结了资源品下半年可能发生的六大产业趋势变化;
4)科技产业链:我们建议从供需、盈利、库存三个周期框架结合细分行业的前沿技术成熟度和市场空间综合考虑,布局:一是供需周期、库存周期、盈利周期三个框架综合表现较好的光学元件、模拟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制造、品牌消费电子等领域;二是市场发展前景较好、具备较强逻辑支撑和催化的信创、卫星互联网、半导体 AI 产业。
风险提示: (1)大国博弈及地缘政治风险超预期;(2)政策落地不及预期;(3)科技革命快速实现并带动经济超预期增长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