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保障是每个家庭长期稳定生活的基础。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中国身故风险韧性与核心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
十年来,中国身故风险韧性逐步下降,2023年有所回升,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2023年寿险市场回暖是带动中国身故韧性全面提升的最主要因素。
经济较发达的华北与华东南地区身故韧性在40%以上,高于其他地区10个百分点以上。
寿险保障程度是解释地区间存在身故韧性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完全弥合当前中国身故风险保障缺口所需的保障型寿险保费增长规模估计为5000亿元。
寿险市场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寿险公司尤其需要加强承保纪律,同时积极推动产品创新。
生命保障被定义为,如果家庭主要收入者逝世,以维持家庭整体生活水平所需的保障需求。身故风险保障需求主要考虑因家庭失去主要经济来源所导致的未来若干年的收入损失,因此应对身故风险的家庭财务能力取决于家庭的储蓄、金融资产和寿险保障。其中,寿险作为应对身故风险的金融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风险保障功能。对家庭而言,理想的寿险保障水平应是基于家庭主要收入者生命全周期的永久收入、被抚养人状况、家庭结构和风险偏好的综合考量。本研究将瑞再研究院身故韧性研究方法运用到中国大陆各省级行政区(包括直辖市、自治区;下文简称ì各省î),估算了全国及各省身故风险保障缺口与韧性状况,分析并探讨各地风险韧性与主要驱动因素的变化趋势,从而更深入地把握地区差异及其发展特征。
数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带动居民收入和家庭财富快速增长,居民部门负债快速攀升,同时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等人口结构性趋势导致家庭抚养压力上升,身故风险敞口日益扩大。本研究发现,近十年来中国身故保障缺口整体呈上升趋势,其规模从2013年不足70万亿的规模逐步攀升至2023年的173.8万亿元,华东南与华北地区合计占全国缺口的比例达七成左右。同期,中国身故韧性指数从近十年的峰值43%(2017年)逐步降至
2022年的36%,之后在2023年反弹至38%,但仍低于疫情前水平。这意味着依然有六成以上的身故风险缺乏保障。
寿险市场发展是带动2023年身故韧性改善的最主要因素。2023年,寿险市场显著回暖,保费增速达12.8%,对身故韧性改善的贡献度达一半以上,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家庭收入增长放缓,而房地产市场加速转型使居民房贷余额首次出现回落,使全国31个省的身故韧性指数较前一年普遍提升。在全国各省中,北京和上海寿险保费增速在2023年分别反弹了21%和25%,带动其韧性指数分别提高了4.6和3.8个百分点,至53%/43%,是全国身故韧性提升最快的省级地区。然而,全国共有21个省级地区的身故韧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级身故韧性指数从不足15%到50%以上不等,仍存在地区差异性。
身故韧性水平和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与居民收入水平息息相关。分主要地理区域看,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南和华北地区具有较高的身故风险韧性,韧性指数估计分别为40%和
44%,已接近全球平均水平(45%),但与发达市场(57%)相比仍有差距。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身故韧性在30%-34%之间,接近全球新兴市场的平均水平(34%)。十年间,各地区之间的身故韧性程度差距有所收窄,但普遍仍低于疫情前水平。
寿险保障程度则是解释在经济发展程度相似的地区之间存在身故韧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我们发现,各省寿险深度与身故风险韧性存在正相关性,即寿险深度较高的地区通常具有较高的身故风险韧性。尽管华东南地区具有全国最高的人均GDP水平,但其身故韧性指数却低于华北地区约4个百分点,主要由于华北地区的寿险深度较高(2.7%;华东南地区:2.2%)。类似的是,东北地区的人均GDP低于全国其他地区,但寿险深度达到全国最高水平(2.9%),使其身故韧性高于西北和西南地区约3-4个百分点。经测算,寿险深度提升1个百分点将带动身故韧性提升6个百分点。寿险市场发展对于提升身故韧性具有重要作用。
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经济将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家庭收入与金融资产增速预计将逐步放缓,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将持续扩大。在房地产市场转型与利率中枢趋势性下行的背景下,家庭部门债务规模预计将延续温和下降趋势,有助于稳定身故风险保障需求规模。
目前,中国寿险风险保额满足了13%的身故风险保障需求,与亚太发达市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39%),估计身故风险保障缺口的寿险保费约当规模为5215亿元,意味着中国寿险市场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随着中国家庭风险意识的提升、中等收入群体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寿险产品的长期风险保障与资产保值功能进一步凸显,预计中国寿险市场将延续平稳发展态势,有望推动身故韧性温和提升。国际经验显示,促进寿险市场发展需要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保险监管应继续推动行业的规范化与市场化发展。保险业在利率下行背景下需严控死差、费差,强化承保纪律,积极推动寿险产品创新,注重寿险产品的风险保障功能,加强寿险产品的市场化定价能力,设计更具灵活特征的寿险产品等,以促进业务的可持续经营。
同时,商业部门与政府部门可以探索创新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相互衔接与互补的良性发展格局。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