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现代货币政策框架加速完善,丰富的政策“工具箱”也对研究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诸多甚至可能相互背离的指标中,如何敏锐地捕捉货币政策方向调整和力度变化?我们从扩散指数的基本逻辑出发,在适度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尝试构建了周频“国信货币政策力度指数”。
该指数包括两个子指数,即“价格扩散指数”与“数量扩散指数”,综合指数是两者的加权。综合指数和子指数越高,则代表宽松力度越强,反之亦然。
算法和数据是指数构建的两大核心,也是有效性关键。本文将从算法和数据两个方面,分别介绍该货币政策力度指数的构建思路。
算法方面,底层逻辑以扩散指数为基础,并加以适当改进。改进的核心在于解决两个难点:一是如何处理不同量纲指标间的可比性问题,二是如何合理设置不同指标的权重。处理中应尽量避免“拍脑袋”,本着系统性和客观性的原则,通过合理的量化手段解决。
遵循这个原则,研究中我们发现通过将每个数据序列进行 Z-score 标准化,再进行等权加总可以同时较好解决上述难题。
数据方面,国信货币政策力度指数共纳入 10 组数据,包括“价格指数”的 5
组,以及“数量指数”的 5 组。每个指数的 5 个指标,经过上述标准化算法的一系列处理后,叠加后可以得到对应指数的周度变化。
在对“国信货币政策力度指数”试用和完善期间,该指数总体较敏感地捕捉了央行政策态度和市场资金面的边际变化,成为日常跟踪研究的重要参考。
除观察短期波动外,在进一步降频(如降为月度)后,该指数也可以用于拉长周期回溯货币政策的总体趋势和变化特点。
与此同时,这一指数仍有持续完善和改进的空间:一方面,央行的政策框架进入密集迭代期,相应地,MLF 等指标也面临更迭。另一方面,央行“预期管理”将逐步成为重要政策工具,应以合理方式将其量化并纳入指数。
风险提示:海外市场动荡,海外经济进入衰退。
内容目录
目标 .......... 4
框架 .......... 4
算法 .......... 5
数据 .......... 7
价格指数 .......... 7
数量指数 .......... 10
小结与展望 .......... 12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