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一轮监管体制改革后,金融事权进一步向中央集中。基于不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的底线思维,中央高度重视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化解。而在“着力优化金融国企功能定位、推动金融国资提质增效”的大方向下,预计中小银行将迎来新一轮“供给侧改革”,只有深耕本土、聚焦主责主业、经营特色一贯且鲜明的银行方能脱颖而出。在此思路下,本篇报告着重回答三大问题:1)本轮改革缘何而起?2)分化大时代下,如何正确分析中小银行风险?3)供给侧改革中,哪些优秀银行有望平稳穿越?
稳步推进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金融监管架构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周期下提升服务实体质效的必由之路。伴随“全国金融一盘棋”的新监管格局确立,中央层面高度重视地方性金融机构风险,并将其纳为三大化险方向之一。三中全会提出“落实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各项举措”,从全局思维锚定未来 5 年的改革方向。下一阶段,银行业或迎来不同发展路径:国有大型银行将肩负起“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职责,进一步做优做强;地方银行则更需要聚焦主责主业、提质增效,以差异化、特色化的经营战略服务区域客群。
为何要推进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核心源自金融供需失衡、盈利能力恶化、潜在风险积聚三大窘境。1)金融供需失衡:利率下行周期,规模情结推动中小银行过分追求增量而忽视服务本土的定位,实体融资需求未有效满足但自身经营风险却不断累积;2)盈利能力恶化:中小银行创收主要依赖利息业务,但过去 4 年由于利率中枢下移、风险偏好收缩、大行下沉竞争以及负债成本刚性影响,息差不断收窄、直接拖累营收;更大的信用成本压力也导致盈利趋弱(2023 年末城商行、农商行 ROA 仅约 0.56%、0.54%,明显落后其他银行);3)潜在风险积聚 :中小银行面临地方财政承压(经济换挡期,相对落后地区银行经营压力更大)、实体不良暴露(地产、零售风险高位运行;若流动性退坡,普惠及制造业也有不良暴露压力)和股东、管理层乱象等多重风险。
如何有效辨别中小银行的“幸存者”、“优异者”?一看区域客群、二看能反映自身战略的资负摆布。
中小银行的经营特色是区域环境与经营战略共振的结果。1) 出身决定命运,本土的产业结构、客群基础决定其资产投向和揽储来源,而经营战略的特色性、持续性决定能否充分挖掘区域禀赋,好银行“顺势而为”,凭借人熟地熟优势,能实现强资产、稳负债、低风险的正向循环。2)从表观财务指标来看,我们认为资产获取能力(信贷增速中枢、定价可行性)、负债稳定性(存款占比及其增长中枢、成本趋势、资产负债久期匹配程度)、资产质量(不良率+关注率、信用成本、拨备覆盖率等)以及核心一级资本需要着重关注。
从实例对比来看,常熟银行 vs 锦州银行,前者为何更优?常熟银行扎根经济发达的苏州,赓续小微客群,实现了较强的资产获取能力、低不良、高拨备、优业绩的正向循环。相比之下,锦州银行所处的锦州近年经济持续承压,且战略飘忽不定(早期偏离主业以金融投资驱动规模扩张,后期发力的批零、制造业贷款也遭遇不良暴露;重组前忽视存款立行,过度依赖主动负债导致“流动性危机”),在经济下行期业绩恶化,最终黯然退市。
站在长期视角,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必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效应会更显著。经营低效、风险外溢的小银行难以为继,充分整合区域内中小银行、推动潜在风险银行出清,这一步已经是进行时。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兼并收购是大势所趋,但相较于“被动兼并”,已经形成战略特色和鲜明客群标签、且具备主动扩张意愿、能力的银行,更有望顺利走出这一轮改革周期。
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已有先例。1)针对层级较高的城农商行,各地区财政部门牵头进行区域内合并重组,省级城农商行如四川银行、山西银行、海南农商行等陆续成立;2)引导优质银行参股入股其他中小银行(如常熟银行入股镇江农商行);3)鼓励主发起行吸收旗下高风险村镇银行。
被动兼未必能改善母行经营质效,短期需消化存量风险包袱。1)主发起行吸收旗下高风险村镇银行是化险的有效方法,但被处置的村行往往资本薄弱、风险包袱较大,不排除会加重母行负担;2)入股参股其他中小银行是打开异地展业的重要途径,但短期也面临消化存量不良、重建管理团队等问题。
有牌照优势、有资本实力、有战略定力的优质银行在改革大潮中更具主动性。当前上市银行中已有先行者崭露头角,譬如常熟银行(拥有稀缺投管行牌照、异地分行具备卡位优势,具备向外拓展的基础和网点优势)、瑞丰银行(浙江省内唯一上市农商行,资本足、省内可参股标的充足,地方监管对入股参股也更为支持)。
投资分析意见:当前宏观经济处于底部盘整期,政策巩固经济的态度明确,可在资产质量安全的基础上,在低估值个股中优选高股息银行,同时也可关注业绩更优的区域行及受益预期底部改善的超跌股份行。个股聚焦:1)短期重点聚焦低估值高股息的优质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2)优质区域性银行继续持有,也是长期重点跟踪的绩优者:苏州银行、苏农银行、瑞丰银行、常熟银行(彰显α属性)。
风险提示:中小银行风险超预期暴露;经济修复节奏低于预期;银行盈利快速下行影响风险抵御能力。
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行业深度请务必仔细阅读正文之后的各项信息披露与声明 第2页 共30页 简单金融 成就梦想投资案件结论和投资分析意见站在长期视角,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必将推动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效应会更显著。经营低效、风险外溢的小银行难以为继,充分整合区域内中小银行、推动潜在风险银行出清,这一步已经是进行时。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兼并收购大势所趋,但相较于“被动兼并”,已经形成战略特色和鲜明客群标签、且具备主动扩张意愿、能力的银行,更有望顺利走出这一轮改革周期。
短期看,无论是在红利低波策略下的资金面驱动,还是盈利稳定且有望边际改善的基本面变化,我们认为银行板块全年都将收获相对可观的绝对收益和相对收益,继续看好银行。个股聚焦:1)重点聚焦低估值高股息的优质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2)优质区域性银行继续持有,也是长期重点跟踪的绩优者:苏州银行、苏农银行、瑞丰银行、常熟银行(彰显α属性)。
原因与逻辑稳步推进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是我国金融监管架构变革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周期下提升服务实体质效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金融供给过剩日渐突出(规模情结推动中小银行过分追求增量而忽视服务本土定位,实体融资需求未有效满足但自身经营风险却不断累积),叠加中小银行盈利能力弱化(高定价优势不再,但不良压力边际暴露)、潜在风险积聚(面临地方财政承压、实体不良暴露和股东乱象等风险)。这一背景下,中央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高度重视,将其纳为三大化险方向之一。三中全会则提出“落实防范化解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的各项举措”,从全局思维锚定改革方向。
中小银行兼并重组已在进行时。1)对于层级较高的城农商行,主要通过区域内重组合并达到“精简数量”的改革方向;2)通过引导优质银行参股入股其他中小银行,“以大带小”平稳过渡;3)鼓励主发起行吸收旗下高风险村镇银行,达到“减少层级”的思路。
但要注意,被动兼并虽能做大“账面规模”,但对兼并方经营质效提升有限。在兼并重组的大势中,有牌照优势、有资本实力、有战略定力的优质银行在改革大潮中更具主动性。
有别于大众的认识市场对中小银行存在“风险过高”的刻板印象,常常“望而却步”。但我们认为身处优质区域、拨备充足的优质标的能够在穿越周期中确保业绩稳步增长。新周期下,中小银行间趋于分化,部分相对落后地区的中小银行面临资产质量恶化、盈利趋弱的困境,但扎根优质区域的上市银行如苏州银行、苏农银行、瑞丰银行、常熟银行,都实现了“不良低-拨备高-业绩稳”的正向循环,估值理应进一步修复。
市场过去认为中小银行“成长空间有限”,但在行业供给侧出清的大背景下,我们认为有能力、有意愿走出去的银行实际能收获更大市场份额,“限定区域发展”不代表“没有成长”。由于监管对城农商行异地展业严格限制,过去市场认为中小银行成长存在“天花板”。而在行业兼并重组的大背景之下,部分优秀银行如常熟银行(稀缺投管行牌照、异地分行卡位优势)、瑞丰银行(省内唯一上市农商行,资本足、可参股标的充足、地区监管支持)实际上有主动走出去的能力与机遇,打开长期成长空间。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