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月 11 日,新华社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在本篇报告中,我们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和已有的绿色转型相关政策,对于《意见》进行深入解读,并对有关《意见》的几个关键问题作出回答。进而,我们提出在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背景下,装备制造业、绿色消费品、新能源和环境领域基建、公用事业和环保行业将迎来潜在投资机遇。
一、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的几个关键问题问题 1:《意见》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此次《意见》出台是对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进一步落实。《意见》的主要目标与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以及 203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的要求相契合,也反映决策层对于中长期目标的坚持。我们认为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也有望成为“十五五”规划的重点之一。
问题 2:如何理解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
加快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本质上是推动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意见》有关“加快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的表述基本契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
问题 3:2030 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 15 万亿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多少?
根据我们测算,2023 年我国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约为 9.4 万亿元,要实现 2030年产业规模达到 15 万亿元左右,对应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7.0%。我们认为实现上述目标的难度不大。
问题 4:实现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 25%左右的目标意味着什么?
2023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为 17.9%,未来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需要每年提高 1 个百分点,方有望实现政策目标。回顾过去 10 年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变化,仅有 2016 年和 2019 年其占比增长达到或超过 1 个百分点,这意味着要实现上述目标,需要更加有力度的政策来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
问题 5:如何理解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
从宏观层面来看,消费模式绿色转型符合当前中国消费向第四消费时代过渡的背景。从政策层面看,《意见》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出发,明确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同时通过政府绿色采购、发放消费券、绿色消费品下乡等措施提振绿色消费。
问题 6:绿色转型政策体系包含哪些政策工具?
包括绿色转型财税政策、绿色转型金融工具、鼓励各类资本提升绿色低碳领域投资比例、绿色转型价格政策、健全绿色转型市场化机制、构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等。《意见》明确提出要延长碳减排支持工具实施年限至 2027 年年末、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节能降碳项目、深化电力改革和完善水价改革等。
二、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下,哪些行业将迎来投资机会?
装备制造业:政策催化+潜在需求改善。《意见》明确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目标,考虑到节能环保产业多数是装备制造业,我们认为受益于政策催化,装备制造业将迎来较为确定的投资机会。此外,《意见》提出加快节能标准更新升级,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有望持续改善。
绿色消费品:绿色采购+消费品下乡+绿色消费券。《意见》提出“拓展绿色产品采购范围和规模”。未来中央和地方政策有望进一步提高绿色采购比例,带动相应绿色消费品需求,可能受益的消费品包括:节能环保产品、绿色建材产品、低挥发性涂料、胶黏剂、油墨、清洗剂等。此外,推动绿色消费品下乡和绿色消费券政策有望催化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节水器具、节能灶具、绿色建材需求改善。
新能源和环境领域基建:实现政策目标的迫切需求+中央财政支持。实现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例达到 25%的目标,需要加快新能源和环境领域基建。《意见》提出,加快西北风电光伏、西南水电、海上风电、沿海核电等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预计将对基建行业形成提振。此外,《意见》提出新增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参考中央财政对其他项目的支持情况,预计支持比例不低于项目总投资的 15%。
公用事业:绿色转型价格政策将支撑行业景气度。《意见》明确提出深化电力价格改革、完善水价改革、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收费方式改革,预计公用事业价格将进一步修复,有望对公用事业板块形成直接利好。
环保行业:关注节能降碳带来的刚性需求。 “到 2030 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 15 万亿元左右”的政策目标将为环保行业的增长提供支撑。为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预计各领域对节能降碳的需求都将进一步增加,有望对环保行业形成利好。
风险提示:对政策的理解存在偏差、宏观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财政政策力度不及预期。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