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经历短暂反弹之后,5 月下旬资本市场定价再度回归长线:国内线索是地产牵动的债务长周期;海外线索是一轮科技新浪潮。
股票市场哑铃策略,一端红利,一端科技,前者联动中国债券牛市,后者联动美国科技股牛市,完美映射当下全球宏观环境。
未来货币宽松是资产定价重要锚定变量。
海外资产定价是否迎来转向,关键看美联储何时宽松;国内宏观破局关键也是货币宽松,目的不为刺激短期需求,是为降低负债压力,纾解偏高实际利率对有效需求的压制。
下半年大类资产展望:债券,牛市方向确定只是节奏或有颠簸。
股票,风偏关键在国内外货币能否宽松。
大宗,美元流动性敏感的资源品做多胜率高于国内大宗。
汇率,年内人民币汇率大转向的可能性偏低。
一、传统周期框架无法解释上半年资产定价的矛盾信号
股票定价走了一个圆弧:从去年底哑铃策略,到二季度周期定价,再到 6 月哑铃风格。上半年股票市场,从开始的避险红利(春节前),到后来的出口出海叠加上游资源品(春节后至 5 月中旬),再到近期的红利和科技(5 月下旬至 6 月)。
债券市场继续走牛,尤其是超长债迎来一轮超级牛市。以 30 年和 50年国债为例,最近五年,30Y 和 50Y 国债利率下行幅度最大年份,分别是 2021 年和 2023 年。今年上半年,30Y 和 50Y 国债利率降幅已经超过 2021 和 2023 年。
海外需求驱动的上游资源品,上半年迎来一次阶段性狂欢。3-5 月铜、油、黄金等国际主要大宗商品跟随一度轮动上涨,涨幅颇大。反观国内,黑色系商品在产业负反馈循环下持续孱弱。
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目前逼近去年调控极值(7.3),逆周期因子和离岸汇率利差显示贬值压力未有缓释。去年底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尚在7.1,上半年 USD/RMB 先是稳定在 7.2,随后上破 7.25,逐步逼近7.3。而用逆周期因子和离岸汇率观察人民币汇率,上半年内在贬值压力高于名义上的汇率定价。
上半年(尤其是 2-5 月上旬),股、债、汇、宗演绎各自定价逻辑,出现了债券牛市、周期股价走高、上游大宗涨价、汇率贬值共生的格局,这一格局有悖以往规律。
上半年资产定价打破了经典的资产定价叙事, 在传统周期框架中,债券牛市不应该伴随着上游资源品涨价,当然也不会对应周期板块股票涨价。
这些打破常规的定价表现,看似紊乱的定价信号提示我们,上半年全球经济正在经历一轮非常态的经济周期。
二、资产定价源于上半年两个宏观“意外”,出口意外反弹,财政意外收敛。
探讨上半年宏观经济逻辑之前,我们先来看上半年中国经济的二元现象,即不同板块冷热温差明显。
上半年偏冷的板块有:内需、居民消费、建筑业、下游生产、金融条件。上半年偏热的板块有:出口、企业生产、制造业投资、上游工业、实体用电。
冷热对比之后,上半年经济格局非常清晰。出口驱动的制造业投资、生产以及用电,都偏强;国内需求联动紧密的消费、建筑业投资、国内信用扩张,都偏弱。强弱对比背后是中国地产带动内需走弱,海外补库撬动一轮中国出口走强。
出口受全球周期影响较大,加上 1-4 月中国强出口迹象较为明显,所以春节过后市场定价了一波出口的意外反弹,与之相关的出口出海链、上游资源品自然也迎来一轮定价。宏观数据上,与出口相关板块表现占优。
至于地产,目前市场较为一致共识,当前中国地产正在经历的是一个长趋势的模式切换。而进入到 2024 年,地产下行的影响已经蔓延至地方财政。
未来土地出让收入难再重现往日辉煌,地方政府压降预算外隐性债务也将持续推进。当前地方财政收支降温,地方预算外融资收缩,这是 2024 年相较于 2022-2023 年的不同之处,也是年初市场未有充分预期的。但既然中国地产面临的是一轮长趋势下行,那么今年见到的地方财政收缩也是长期趋势的预演。
出口经历短暂反弹之后,5 月下旬资本市场定价再度回归长线:国内线索是地产牵动的债务长周期;海外线索是一轮科技新浪潮。股票市场哑铃策略,一端红利,一端科技,前者联动中国债券牛市,后者联动美国科技股牛市,完美映射当下全球宏观环境。
三、除了货币宽松,下半年或可在长期变量中寻找定价线索自 2022 年美联储货币收紧以来,全球仍处于一次斜率更缓、持续时间更久的“类衰退”阶段。只不过在这一类衰退阶段过程中,欧美货币和财政宽松,地缘政治博弈,让类衰退阶段的持续时间更久、复杂性更强。
但不论如何,海外资产定价是否迎来转向,关键是看美国何时货币宽松,结束衰退。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