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要点: 聚焦安徽十年跨越式发展,我们推出《“深耕安徽”系列专题报告》,为企业家解读安徽省产业政策规划、为投资人挖掘产业投资机遇、为政府机构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关键节点。作为行业篇的首篇报告,本文从政策与产业视角复盘产业变迁,总结安徽省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高速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挖掘安徽省智能电动产业优质企业。
六十年深耕积累,引领新能源汽车转型,铸造中国汽车产业新高地 安徽汽车产业起步于上世纪 60 年代,在本土“一乘一商”的积极探索下,持续积累产业资源。进入 21 世纪后在自主品牌及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背景下,借助产业机遇和政府引导开启加速发展道路。2000 年至2023 年期间,安徽汽车产量从 5.7 万辆跨越至 208.8 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 16.9%;2024 年上半年,安徽省在分省市生产份额排名中已仅次于广东与重庆两地,跃升至全国第三名。2023 年安徽省新能源车生产渗透率方面 41.6%,较全国水平高出 10pcts;出口汽车 72.92 万辆,增长 89.8%,出口数量居全国第 2。截至目前,安徽汽车产业链已涵盖至少 84 家上市公司与 1156 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汽车产业职工人数占全省制造业比重高达 9.4%;全省全年汽车全产业链营收突破万亿大关,达 1.16 万亿元,同比 28.5%。
顶层设计+产业积聚启动产业飞轮,安徽汽车产业优势形成,蓬勃向前 安徽省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是产业发展的成果,也是政策创新的成果。
自 2009 年合肥被选为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首批试点城市之后,安徽省即开始在产业政策方面“道”“术”共建,长效布局。“道”的层面安徽省形成了系列产业规划方案。而在“术”的落地层面,安徽开创性的构建了以投促引、资本招商模式。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之初,安徽省便通过省投资集团下属公司,设立了多只股权投资基金,利用投资的扶持、引导作用,大力引育蔚来汽车、大众安徽、比亚迪合肥等一批龙头企业,与奇瑞、江淮、合肥长安、汉马科技共同形成安徽优质“链主”矩阵,撬动了上下游一大批供应链,形成了开放协同、互利共生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截至目前,安徽省已成功打造以政策为引领、资金为支撑、科技创新为驱动力、产业升级为目标的良性发展循环,飞轮加速,蓬勃向前。
十六市分工明确,合力冲刺电动智能“下半场”,优秀企业亮点频现 在深厚产业积累与体系化的成功经验支撑下,伴随新能源车产业进入智能网联“下半场”,安徽省进一步明确了产业发展的方向。2023 年,汽车产业被安徽确立为首位产业,同时安徽省 16 市全员出动,潜心布局汽车产业各细分领域,力争整合资源、分工合作,形成合力,并形成以“合肥-芜湖”为双核,其他市多点支撑的一体化产业布局,构建新能源汽车“3 小时产业圈”。在资金支持方面,省发改委于 2023 年宣布设立财政专项资金,计划在五年内设立了超过 1000 亿元的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继续加速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步伐。长期深耕与政策支持的推动下,安徽省也涌现出了一系列产业链优势企业。从整车链主江淮、蔚来和出海领先企业奇瑞,到关键零部件上市公司国轩高科、阳光电源、伯特利、中鼎股份、瑞鹄模具以及一级市场大卓智能、森思泰克等,持续助力产业蓬勃发展。
智能协同,科技创新,迈向全球智能电动产业新高地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由电动化的上半场迈进智能化的下半场,核心产业链由电机电控为主,进入到以人工智能、半导体、算力、大模型、算法、声学、传感器以及视觉系统为重要支撑,以固态、钠离子、氢能源等先进电池技术为全新方向的阶段。安徽省多年自主培育+以投带引模式培育出的系列关联产业体系优势进一步体现。“科大硅谷”+合肥“中国声谷”+芜湖“中国视谷”及蚌埠“中国传感谷”联动赋能,百度阿波罗、大唐高鸿、星云互联、北科天绘、仓擎智能、宏景智驾、楚航电子等先后入驻。科大讯飞、科大国创、中科星驰、森思泰克、域驰智能、雄狮科技、大卓智能、盟博科技等本土企业茁壮成长。在政策、产业与资本、科创多重资源的共同推动下,面向未来,安徽省有由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先者更进一步,迈向全球智能电动产业新高地。
投资建议: 机构层面,关注安徽省汽车产业飞轮带动下,从整车到零部件全产业链体系的快速成长空间;本土优秀链主企业在出海和电动智能化转型下的快速成长机会以及借助合资合作实现智能转型升级的机会;在整车平台加快发展背景下,创新型电池、智能化部件以及车相关电子信息、通信、人工智能机会的孕育发展。
创新企业层面,关注安徽省“双招双引”政策的政策及模式优势和培育孵化优秀企业的经验优势,以及高速发展的产业集群提供的产业环境优势及创新溢出效应。优良产业政策和招引孵化经验下,安徽省“专精新特”小巨人企业具备更优的成长机会。
政府层面,关注汽车产业进入后半场后,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对全产业链及关联产业高端化、高科技化的带动作用,电动智能化变革带来产业链关系由链式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化;关注新能源车进入 50%渗透率后行业的并购机会,以及沿着消费者全生命周期价值链后移的发展趋势;关注本省整车/TIER1 链主与“专精新特”小巨人共同发力向高向新的发展势能,以及汽车行业未来数字化、智能化消费和基础设施革新的发展趋势。
风险提示 新能源汽车增速放缓超预期;行业竞争恶化超预期;海外新能源渗透率不及预期与海外贸易摩擦上升;技术进步速度不及预期;政策支持不及预期等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