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城市住宅需求并非无限的,而是在城市有效边界内释放,新房需求来源于产业、人口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带来的城市扩张,如果城市扩张速度放缓,则新房需求大概率也将缩水。1)居民考虑通勤时间和购房成本来做购房决策,当与产业区距离足够远时,居民为住宅付费的意愿大幅降低,土地做其他用途的最低收益都大于开发住宅,即为城市的需求边界。2)新房需求主要来源于城市边界扩张,其背后是产业、人口增长,旧产业区扩张或新产业区形成,吸引人口聚集,带动住房需求;基础设施优化,扩张了舒适通勤时间覆盖的城市空间。
当城市扩张速度放缓,二手房成交将逐步成为市场主导。1)当产业、人口增长速度放缓,基础设施建设基本成熟,城市扩张速度也将大幅放缓,将逐步进入二手房交易主导的市场,主要原因是居民购房需求更多在有效需求边界内释放。2)以基建完善较早、城市扩张放缓的北京为例;2016 年以来北京二手房成交量是新房的 2 倍,其中一半在东城、西城、海淀、朝阳四区。3)房地产市场发展更成熟的美国,新房/二手房仅为 15%,主要原因也是城市扩张基本结束,以二手房交易为主导。
预计 2024-2030 年商品住宅每年新增需求中枢在 7.1-7.8 亿平。我们将新房需求拆成三个部分测算:1)新增城镇人口带来的刚性购房需求约 4.6-4.8 亿平(城镇新增人口*人均住房面积)。增量的新房需求核心来自于城镇净新增人口,我国新增城镇人口已经从 2016 年左右的 2400 万人以上降至 2023 年的 1196 万人。我们按照 2024-2030 年每年新增 1176 万城镇人口测算,预计每年刚性购房需求约 4.6-4.8 亿平。2)人均住房面积改善带来的改善性购房需求约 1.9-2亿平(城镇人口*每年人均住房面积提升)。过去人均住房面积的改善是通过城市扩张,城市扩张需要产业增长支持,如果没有城市扩张,人均住房面积的改善则难以提升。以北京为例,北京虽然人均面积相对较低,但人均住房面积的改善也大幅放缓,近年来年度人均住房面积增加仅 0.2 平米;另外,我们将过去商品住宅销售面积拆解为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改善性需求面积/城镇人口,即为每年人均住房面积提升。2012-2015 年间每年人均住房面积提升约 0.3-0.5 平米,2016-2021 年才大幅提升(对应住宅销售面积快速增长的年份)。我们按照每年人均住房面积提升 0.2 平米测算,2024-2030 年改善性购房需求约1.9-2.0 亿平。3)根据六普、七普数据可测算我国各个楼龄存量房体量及更新率,假设存量房延续上轮更新率,测算更新带来的住宅需求约 0.6-1 亿平。
真正有效去库存的是城市扩张,背后是产业、人口扩张。1)去库存的底层逻辑是,城市产业增长吸引外来人口进城,存在城市扩张的动力,带动购房需求的释放。2015 年去库存是建立在城镇净新增常住人口在 2400 万人以上,而2023 年我国城镇新增常住人口降至 1196 万人。2)2015 年棚改只是催化剂,其底层推动力也在于城市的产业、人口处于高速扩张状态,带动土地增值,地方政府承担的拆迁成本能顺畅的通过土地财政回收,各利益主体也能获得超额收益。但如果城市发展兑现不及预期,没有土地增值贴补亏损,则推动难度较大。3)本轮政策鼓励地方政府收土储用作保障性住房,本质上是盘活库存,库存无论以出租/销售的方式再回到市场,可能一定程度对租金/房价形成冲击。
投资建议:等待行业右侧的出现。前期报告我们重点提示警惕 2024 年二手房和新房的相互挤压,当前已经有一定体现。行业的估值机会并非来自于销售见底,而是房价见底,需要推演出房企合理的销售规模及净利润率,进而推演出稳态下的 ROE,才能预期板块趋势性机会。目前仍需等待,建议重点关注相对确定性机会:1)城中村改造、收储等政策受益标的;2)部分房企率先解决历史土储问题;3)二手房时代下,具有护城河的中介公司。关注华润置地、中国海外发展、绿城中国、华润万象生活、招商蛇口、城建发展、中新集团、贝壳-W。
风险提示:收入预期恶化,负反馈延续;需求中枢测算是基于现状趋势递推,未考虑政策性的大规模拆旧的更新需求、投资性需求,可能存在偏差。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