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复盘:24年1-7月北证表现垫底,但连续两年来看,与双创表现相当。(1) 2024年1-7月,北证50指数收益率垫底,为-33.7%,正收益比例仅3.77%。24年大小盘风格明显切换,连续两年来看(2023/1/1-2024/7/31),创业板指/科创50/北证50收益率为-28.1%、-22.6%和-23.8%。收益率相差不大。(2)市场认为北证在持续消化23Q4的涨幅,但实际上,通过测算今年个股涨幅与去年底涨幅的相关系数,可以清晰地看到24Q1已经完成出清。
两条主线主导北证变化:投资者体系打通+基本面预期下调。
(1)打通投资者体系,给北证带来不可逆的流动性改善。即使2024年北证赚钱效应较差,其日均换手率仍介于双创之间,54.7%的公司24Q2的日均换手率超过2%;
(2)流动性改善导致了北证整体的估值分化和上移,30倍以上PE的公司明显增多,小市值主题股受益,北证A股相对创业板的PE折价率从23年的60%左右,下降到了当前30%-40%之间;
(3)流动性改善后,北证50收益率与沪深大小盘风格的联动性明显加强,主题投资从弱关联走向强联动,今年以来,低空经济、变压器出海、公用事业涨价、固态电池、算力/光模块、苹果产业链、车路云、无人驾驶、商业航天等主题在北证均有映射。
(4)基本面预期下修与机构减仓是故事的另一面。根据公募基金Q2季报,重仓北交所的公募产品环比减少22只。23Q4与24Q1北证A股业绩表现不佳,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同比负增长,落后于双创。2024年起,北证A股wind一致预期盈利预测持续下调。总结来说,23Q4是资金打通引发了估值修复,小市值主题股更受益,机构股惠及度相对更低,而24Q2在消化完涨幅后,机构减仓主导了交易,背后是基本面预期的下修,导致机构股下跌大于小市值主题股,使得24Q2个股涨幅与23Q4的相关系数逐步回正。
融入A股后北证的小盘成长风格被加强,择时更关键。
(1)回测北证50指数与申万风格指数的历史收益相关性,可以发现,在大部分时间内北证表现与小盘成长风格相关,自2023H2起,北证50指数的滚动收益率,与申万高PE风格、申万小盘风格的正相关关系被加强。这符合北证融入A股的大背景。
(2)A股历史上小盘价值跑赢的概率并不高,“成长”是小市值第一审美;
(3)财报季更关注绩优股,但24北证中报行情偏弱。北证50历史收益率与申万绩优/亏损股指数相关系数为-16.3%,表明北证市场表现整体与亏损股风格更为相关,但在年中、年末岁初等阶段,北证50与绩优/亏损股指数的相关系数往往会提升。24年的中报绩优行情更弱,主要与“制造业绩优主要靠出海”及“下半年出海预期走弱”之间的矛盾相关;
(4)“高股息”策略在北证并非主流,ROE波动大是问题的关键。今年以来北证高股息组合并未取得超额收益,其核心仍在于中小企业的ROE不稳定,同时在高景气行业的高成长公司中,企业盈余用于分红显得有些“浪费”。因此,中小企业的分红率和股息率并非投资者考虑的关键因素。以罗素2000成份股为例,低ROE波动的组合的业绩与市场表现呈正相关,而高ROE波动的组合业绩与市场表现呈负相关,“买预期卖兑现”的投资逻辑可能更符合这类小盘股的投资特点。
小盘成长需要“产业+金融”共振,底层逻辑是小公司成长的概率要上升。自2010年以来,共有两轮比较长周期的“大小盘风格”切换,这两轮均有产业和金融的共振,导致中小企业上升空间被打开。
(1)2013-2015小盘占优:移动互联网浪潮+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积极的并购政策。后续产业与金融政策同时变化:一是移动互联网红利下行,导致并购后商誉减值,二是金融监管升级,清理配资与规范互联网金融等。市场风格转向大盘;
(2)2021-2023小盘占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注册制改革拉动一二级投融资,后续产业与金融政策也同时变化,一是不少新兴产业开始产能利用率不足,导致盈利能力下行;二是IPO收紧、一级市场投融资下行、金融监管升级,市场风格转向大盘。当前来看,新技术仍处于萌芽期,尚未进入到大规模产业化阶段。金融政策方面,IPO趋缓、一级融资下降、“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政策导向或抑制地方盲目投资新产业的冲动,本轮新经济仍指向高质量发展。可关注科创并购政策,以及由此带来的龙头alpha。
北证短期看主题轮动,中期看政策变化,长期看新技术周期。
(1)短期来看,主题轮动可能仍然是北证主要市场特征,新质生产力特别是“未来产业”提供了主题“养料”。关注强势股占比指标,通过回测我们发现其对市场情绪高低的提示作用较强。此外,我们构建了低市值策略组合和超跌反弹策略组合,均取得了明显的超额收益;
(2)中期看,政策变化是关键变量:一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力度,核心是市场对于经济下行风险的判断和需求侧改善的可能;二是产业政策,核心是对过剩产能的去化,影响北证权重行业光伏、锂电等,以及对新产业的培育政策,如低空经济等;三是金融政策的变化,核心是IPO、上市公司并购、一级投资等政策的变化。
(3)长期看,新技术周期产业化速度是关键:投资者可积极布局下一轮新产业周期,如AI和AI+等。
北证现状的启示和发展建议:(1)目前北交所投资端以绝对收益投资者为主,配置型资金不足。基于个股盈利波动大的特点,宜加强指数化投资开发力度,推出ETF等品种,丰富市场交易体系;(2)北交所需要通过发行新股,分散行业集中度。避免景气拐点期的新兴产业上市后业绩突变, 同时建议加大力度引入更多新质生产力公司。尽早推出北交所上市创新性评价指引,提升新股审核的效率和过会的可预期性;(3)宜支持符合条件的北交所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
风险提示:1. 宏观经济放缓,中小企业成长概率降低的风险;2. 新技术周期未能惠及北交所上市公司的风险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