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19 年,新增就业集中在专业和商业服务、教育和保健服务、休闲和酒店、建筑、交运仓储。2)2020 年以来,新增就业集中在专业和商业服务、教育和保健服务、交运仓储、建筑,与疫前十年一致;休闲和酒店刚好修复 2020 年就业损失,基本没有新增就业;采矿和其他服务业就业人数在疫前小幅增长、疫后下降,公用事业就业人数在疫前小幅下降、疫后增长。3)次贷危机和新冠疫情均导致就业大降,前者主要影响实体就业,后者主要影响服务就业。4)建筑业就业人数与房地产周期密切相关。5)制造业就业人数在2000 年代大降,2010 年以来则持续增长,“制造业回流”或是影响因素之一。6)政府就业人数在危机时期增长较快。7)按“实际增加值占比/就业占比”衡量,休闲和酒店、教育和保健服务、专业商业服务等就业增长支柱的人均“创收”能力很弱,而公用事业、金融、信息、采矿的人均“创收”能力最强。
疫情前 20 年的存量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1、2019 年存量就业结构。2019 年非农就业人数约 15091 万(月平均,下同),按从高到低排序,教育和保健服务(2416 万,16%)、政府(2261 万,15%)、专业和商业服务(2134 万,14.1%)、休闲和酒店(1659 万,11%)、零售(1555万,10.3%)、制造(1282 万,8.5%)、金融(875 万,5.8%)、建筑(749 万,5%)、批发(589 万,3.9%)、其他服务(589 万,3.9%)、交运仓储(567 万,3.8%)、信息(286 万,1.9%)、采矿(73 万,0.5%)、公用事业(55 万,0.4%)。
2、过去二十年伴随经济发展结构变化,就业结构发生过 3 次明显调整:
2000 年至 2007 年,教育和保健服务、休闲和酒店、政府、专业和商业服务的就业人数增长最多,有 3 个行业的就业人数下降。房地产上行周期带动建筑业就业占比提高;全球化发展叠加技术进步,制造业就业人数和占比均明显下降;服务业实际增加值占比提高且就业吸纳能力强,是就业增长主力。按新增就业从高到低排序,教育和保健服务(+342 万,占比+2%)、休闲和酒店(+157 万,占比+0.7%)、政府(+143 万,占比+0.4%)、专业和商业服务(+131 万,占比+0.4%)、建筑(+84 万,占比+0.4%)、金融(+56 万,占比+0.2%)、其他服务(+33 万,占比+0.1%)、零售(+23 万,占比-0.3%)、交运仓储(+13 万,占比-0.1%)、采矿(+12 万,占比+0.1%)、批发(+6 万,占比-0.1%)、公用事业(-5 万,占比-0.1%)、信息(-60 万,占比-0.6%)、制造业(-339 万,占比-3%)。
2007 年至 2010 年,受次贷危机影响,除教育和保健服务、政府外,其余行业就业均减少,建筑和制造受影响最大,就业降幅最大。按就业损失从大到小排序,制造业(-235 万,占比-1.2%)、建筑(-211 万,占比-1.3%)、专业和商业服务(-122 万,占比-0.2%)、零售(-108 万,占比-0.2%)、金融(-65 万,占比-0.1%)、批发(-56 万,占比-0.2%)、休闲和酒店(-39 万,占比+0.3%)、交运仓储(-35 万,占比-0.1%)、信息(-32 万,占比-0.1%)、其他服务(-16 万,占比+0.1%)、采矿(-2 万,占比+0%)、公用事业(0 万,占比+0%)、政府(+27万,占比+1.2%)、教育和保健服务(+130 万,占比+1.8%)。
2010 年至 2019 年,除公用事业外,其余行业就业均增长,专业和商业服务、教育和保健服务、休闲和酒店、建筑就业人数增长最多。房地产再启上行周期,带动建筑业就业占比提升;虽然制造业萎缩,但“制造业回流”背景下,就业占比降幅较危机前明显下降;服务业仍是就业增长主力。按新增就业从高到低排序,专业和商业服务(+452 万,占比+1.2%)、教育和保健服务(+419 万,占比+0.7%)、休闲和酒店(+355 万,占比+1%)、建筑(+197 万,占比+0.7%)、交运仓储(+149 万,占比-0.1%)、制造业(+129 万,占比-0.4%)、零售(+114万,占比-0.7%)、金融(+106 万,占比-0.1%)、其他服务(+56 万,占比-0.2%)、批发(+50 万,占比-0.2%)、信息(+16 万,占比-0.2%)、政府(+12 万,占比-2.3%)、采矿(+2 万,占比-0.1%)、公用事业(-0.2 万,占比-0.1%)。
2020-2023 年新增就业的行业分布
3、2020 年新冠疫情对服务业就业冲击更大。2020 年非农就业人数约 14216 万(月平均,下同),较 2019 年减少 874 万。按就业损失从大到小排序,休闲和酒店(-344.9 万)、专业和商业服务(-97 万)、教育和保健服务(-89.4 万)、零售(-73.7 万)、制造(-65.2 万)、政府(-62.8 万)、其他服务业(-56.3 万)、批发(-25.6 万)、建筑(-23.7 万)、信息(-14.3 万)、采矿(-12.7 万)、金融(-5 万)、运输仓储(-3 万)、公用事业(-0.6 万)。
4、2021 年至 2023 年美国经济强劲复苏,在 2021 年年中家庭消费结构向服务消费再平衡、疫后保健需求增长、增强供应链弹性等因素的影响下,服务业就业修复更强,疫情期间受损越严重的,就业增长越多。2023 年非农就业人数约 15607 万(月平均,下同),较 2020 年增加 1390 万。按就业增长从大到小排序,休闲和酒店(345.5 万)、专业和商业服务(247.5 万)、教育和保健服务(207.5 万)、运输仓储(93.3 万)、政府(79.6 万)、制造(77.7 万)、零售(77.6万)、建筑(76.1 万)、其他服务业(49.8 万)、金融(49.2 万)、批发(48.3 万)、、信息(30.7 万)、采矿(4 万)、公用事业(3.3 万)。
今年前 7 个月新增就业的行业分布
5、今年上半年,新增就业集中在休闲和酒店、专业和商业服务、教育和保健服务、政府、交运仓储和建筑等行业,与疫后情况大体一致。但 7 月来看,新增非农就业下降较多,一是前期新增就业的支柱性行业疲软,专业和商业服务(5-7 月新增分别为 5.5、0.2、-0.1 万)转负,教育和保健服务(5-7 月分别为6.9、7.9、5.7 万)、政府(5-7 月分别为 1、4.3、1.7 万)放缓。二是其他服务业表现也较差,波动相对较小的信息(5-7 月分别为-0.1、0.1、-2 万)、金融(5-7 月分别为 1.2、1、-0.4 万)负增,波动较大的交运仓储、批发业放缓。在此之外,休闲和酒店(5-7 月分别为 1.8、1、2.3 万)、建筑(5-7 月分别为 1.3、2、2.5 万)、制造(5-7 月分别为 0.3、-0.9、0.1 万)的就业增长较好。
当下相比 2019 年的存量就业结构变化
6、2020 年以来,新增就业集中在专业和商业服务、教育和保健服务、交运仓储、建筑,与疫前十年一致;休闲和酒店刚好修复 2020 年就业损失,基本没有新增就业;采矿和其他服务业就业人数在疫前小幅增长、疫后下降,公用事业就业人数在疫前小幅下降、疫后增长。将今年 7 月与 2019 年对比,按新增就业从高到低排序,专业和商业服务(+151 万,占比+0.3%)、教育和保健服务(+118 万,占比+0.6%)、交运仓储(+90 万,占比+0.4%)、建筑(+52 万,占比+0.2%)、金融(+44 万,占比+0%)、批发(+23 万,占比-0%)、政府(+17万,占比-0.3%)、信息(+16 万,占比-0%)、制造业(+13 万,占比-0.3%)、零售(+4 万,占比-0.4%)、公用事业(+3 万,占比+0%)、休闲和酒店(+1 万,占比-0.3%)、其他服务(-7 万,占比-0.2%)、采矿(-9 万,占比-0.1%)。
哪些行业的人均“创收”能力最强?
7、公用事业、金融、信息、采矿的人均“创收”能力最强,休闲和酒店、教育和保健服务、零售、其他服务的人均“创收”能力最弱。计算 2010-2013 年“实际增加值占比/就业占比”的平均值,从高到低排序,分别是公用事业(4.1)、金融(3.6)、采矿(2.7)、信息(2.7)、批发(1.5)、制造(1.3)、专业和商业服务(0.9)、交运仓储(0.9)、建筑(0.9)、政府(0.8)、教育和保健服务(0.6)、其他服务(0.6)、零售(0.5)、休闲和酒店(0.4)。
风险提示:美国就业变化超预期。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