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在即,市场关注未来中美经贸关系走向。民主党和共和党,两党对华贸易政策取向存在分歧。但采取偏强硬的对华战略竞争策略,对华加征高关税是两党共识,只不过实施细节有所差别。
展望未来,美国对华关税或有四种演绎方向:
1、两党大概率都会提高中国关键产业关税税率,只是特朗普会更严苛,或提高全部中国对美出口商品税率。
2、共和党会扩大加征关税的行业范围,相较而言民主党不太关注征税范围增扩。
3、针对途经第三国抵美的中国产品,民主党或频繁启用反规避调查;共和党则可能直接对第三国征税,相较于对华高关税举措,针对第三国的关税力度或弱一些。
4、随着美国供应链渠道持续改善,两党或均逐渐取消对中国部分商品的关税豁免。
随着美国大选临近,市场开启了一轮特朗普 2.0 交易。而特朗普鲜明的贸易保护主义标签,引发市场对中国未来出口担忧。
承接本系列第一篇《美国对华关税的逻辑》,本篇聚焦美国两党对华关税态度,厘清两党对华关税的共识以及分歧,为勾勒中国未来或有关税图景提供线索。
一、美国两党对华策略取向存在差异
美国两党背后的利益群体及价值观差异,导致两党外交策略存异。
支持民主党地方与中国经贸往来较多,从全球化中获益较大,如加州等;支持共和党的主要是传统产业密集地区,亦所谓“铁锈地带”,这些地区受全球化及中国产业冲击大,如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州。
民主党的政治理念是偏左的,意识形态上倾向于自由派;共和党的政治理念偏右,意识形态上偏保守。对应在外交策略上,共和党(以特朗普为例)以民粹、孤立主义为标签;民主党(以拜登为例)则以自由和多边主义为标签。
背后利益支持及底层理念存在差异,两党在外交策略、经贸政策,尤其是对华贸易政策上存在较大分歧。
共和党贸易政策:强调以美国为主。无论是否盟友,若存在不公平贸易就要被征关税。共和党对华贸易政策相较其他国家更为严苛,宣称逐步停止从中国进口必需品,阻止中国购买美国的房地产和工业。
民主党贸易政策:强调加强与盟友合作。民主党试图动员全球其他国家抵制中国,拉拢盟友国家以共同立场对中国实施一致性谈判。
二、采取偏强硬的对华战略竞争策略,对华加征高关税是两党共识,但实施细节有所差别
2016 年特朗普上台至今,美国两党对华政策达成一定共识,即将中国视为“主要挑战与对手”,以此采取偏强硬的对华战略竞争策略。对华竞争策略中,对华加征高关税亦是两党共识。
两党对华关税主要有两点区别:其一,民主党对中国关键产业征税,设计得更精细也更具针对性。
针对关键产业,如新能源行业征加关税,这是两党共同选择。只不过民主党将上游原材料行业也纳入加征范畴,并且对关键产业征收的关税税率更高。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半导体之前已经被征加 25%关税,拜登直接翻倍提高税率,电动汽车关税税率增长三倍,税率达到 100%;太阳能电池和半导体关税税率增长一倍,税率达 50%。
其二,关键商品之外的产业,民主党倾向于维持中美经贸互动。
拜登政府此次施加关税规模 180 亿美元,远小于特朗普的第三轮(2000 亿美元)和第四轮(1200 亿美元)。
特朗普则要取消中国最惠国待遇,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高达 60%的关税,即便非关键产业,特朗普也一视同仁征税。
三、两个维度判断美国对华关税力度或强于 2018 年 一是,美国对中国产品依赖度弱于 2018 年。
2018 年美国需要中国的产品稳定国内物价,尤其是消费电子、鞋帽、家具、轻工制造等高度依赖中国的产品。
特朗普对于对华贸易依赖度高的行业,征税力度明显偏弱,税率低,关税覆盖率低。
然而经过疫情这几年,之前美国对华贸易依赖度较高的产业,亦为中国传统优势行业,美国对这些行业产品的贸易依赖度明显下降。这种情况下,美国对华施加关税,国内的反对声音更小,征税更为便利。
其二,经贸困境和贸易失衡导致右翼保守主义势力崛起,各国纷纷加征关税。 本轮全球经济将难免走向一轮需求收缩,全球贸易增速回落或是大趋势。
与此同时,全球保守主义盛行,逆差国或通过提高关税来获取国内政治平衡。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西等国正在掀起了一轮加征关税的浪潮,企图保护本国企业免受海外商品竞争的冲击。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