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模式:俄乌冲突兼具信息化以及工业化战争的高消耗特征,火力投放和兵力部署成为关键战略要素之一。
根据战争形态的发展脉络,划分战争为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四个阶段。海湾战争带来的新军事变革让战争模式认知从机械化战争逐步转变为信息化战争。在此背景下,西方国防工业建设从“扩大产能、降低成本、大规模生产高消耗装备”的机械化时代军工生产模式,向“缩小产能、提高技术含量、发展高精尖装备”模式倾斜。与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不同,在俄乌冲突中,炮弹和无人机等装备消耗量很大。从背景看,俄乌冲突是在双方均未能够掌握制空权、战场相对静态且兵力密集的特定情况下展开的,在运用高尖端武器的同时,兼具机械化战争下的火力战特征,火力的投放和兵力的部署成为关键战略要素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平台型主战装备的战争“主角”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先进的作战平台不仅在单域中纵深机动、灵活作战,而且跨域协同、互为支援,最终在战场上达成优势互补、力量倍增的效果。
设计思路:高消耗类武器从研制到生产强调“低成本”原则,充分考虑作战的“经济可承受性”。区别于平台型武器,倾向选择高性能零部件保证长服役期间内装备的正常使用,提高战场生存率。兼具火力战特征的俄乌冲突,强调消耗类武器的经济可承受,降本必要性突出,在研制两端追求平衡性能与费用。
装备复盘:无人机、巡飞弹、航弹、远火等高效费比武器优势凸显。复盘俄乌冲突,战场作用明显的高消耗的装备具有成本优势、高效费比、战术灵活、使用高效、火力覆盖等特点。其中,无人机的任务范围日渐广泛,
FPV 等小型无人机的迭代迅速;远程火箭炮、巡飞弹、航弹等高消耗类武器成为战场的重要火力,具有较高效费比。其中,MEMS 陀螺、碳纤维材料的应用以及 3D 打印技术的引入有效提高了消耗类武器的性能和产能。
产能建设:西方军工产能紧缺无法充分满足高消耗战争需求,亦启发须重视装备产能建设。冷战后西方国家军工产业经过“极端整合”导致其储备不足,美国及其盟友的国防工业基础缺乏应对大规模战争足够的应急能力,加之短时间内扩大产能面临生产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致使俄乌冲突中西方国家难补高消耗装备需求缺口。
为应对高消耗战争需求,欧美国家已在扩产方面做出行动,主要的瓶颈是生产设施、加工设备和劳动力等。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国科军工、光威复材、铂力特(机械联合覆盖)、睿创微纳、紫光国微(电子联合覆盖)、北方导航、芯动联科、国泰集团、长盈通、鸿远电子、航天电子、高德红外、晶品特装、中兵红箭、华荣股份、航天彩虹、中无人机、中天火箭、广州宏大、新余国科、建设工业、金奥博、光电股份等。
风险提示:产品需求及交付不及预期;重大行业政策调整;原材料及产品价格波动等风险。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