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直接探索L4 级别高阶无人驾驶。过去近 10 年,行业投融资表现几度浮沉,背后折射出市场对其商业化落地的担忧。得益于地方政策与产业端的共同催化,Robotaxi近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我们认为,短期来看,政策和降本路径的探索有望催化产业扩张效应;长期来看,Robotaxi商业化需要技术、成本、生态、监管多位一体的推动。沙利文预计至 2030 年,中国L4及以上无人驾驶渗透率有望达 9.5%,Robotaxi市场规模有望达 4,888 亿元人民币,潜在市场空间广阔。
理由技术、成本、生态、监管,多维积极变化有望加速Robotaxi产业发展:
► 技术:端到端技术加速算法迭代。当前 Robotaxi 算法仍是基于“模块化+规则驱动”的传统路线,存在信息传递损失与长尾场景有效性下降的弊端;特斯拉端到端自动驾驶技术的提出,有望弥补这两方面不足。
我们认为“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引入 Robotaxi 领域后,有望增强其
corner case 处理能力,有助于扩大 Robotaxi 可应对场景和运营范围。
► 成本:三大降本路径有望推动产业长期可持续发展。1)改装转前装,节省改装成本;2)激光雷达等硬件成本下降;3)“去安全员”摊薄安全成本支出。百度今年 5 月宣布 RT6 售价仅为 20.46 万元,较上一代车型 48 万元的成本大幅下降,初步验证降本可行性。
► 生态:三方合作模式行之有效,消费者接纳程度逐渐提升。供给侧看,“技术—整车—平台”三方主体各扬所长、增强合力,业已成为主流合作模式。需求侧看,消费者对 Robotaxi 的认知与接纳程度不断提升。
► 监管:政策积极引导智能网联制度建设。监管需要持续验证技术安全性并对事故权责做出清晰划分,2023 年以来我国监管加速智能网联制度建设。路测方面,我国试点稳扎稳打,已由“扩大路测试点”转向“推动商业落地”。上海、广州、武汉等多个城市放开了 24 小时运营,深圳宝安开启国内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无人化 Robotaxi 商业运营。政策方面,深圳、武汉、广州、北京等多座城市开启立法工作,在产品准入、商业运营、数据流通、权责划分、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深化探索,智能网联汽车运营制度环境趋于完善。
估值与建议建议关注Robotaxi技术、整车、平台三大环节的产业链公司以及智能化汽车电子厂商德赛西威、禾赛科技(未覆盖)、速腾聚创(未覆盖)等。维持所覆盖公司的目标价与行业评级不变。
风险商业化探索不及预期,算法技术突破遇阻,成本下降不及预期,安全风险,政策支持力度减弱。
目录
Robotaxi 市场缘何几度浮沉?..........4
Robotaxi 直面 L4 自动驾驶技术,中美引领行业进步..........4
回顾历史,Robotaxi 行业历经两度浮沉..........6
为何当前时点关注 Robotaxi?..........8
技术:BEV+Transformer 端到端技术加速算法迭代..........8
成本:降本路线清晰,系商业化实现的重要基础..........9
生态:三方合作模式行之有效,消费者接纳程度逐渐提升..........11
监管:政策积极引导智能网联规划建设 ..........13
产业链相关公司..........17
算法技术公司..........18
汽车电子公司..........19
风险..........21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