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落地速度或将最快。人形机器人或是中国 AI 技术方向上弯道超车的节点,它既是技术又是落地应用,作为硬件更被国内偏好,在特斯拉带领下,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路线、产业链合作分工也均较为清晰;而相比较之下,AI PC、AI 手机等只出现产品雏形,在产业链上还面临主机厂商与头部应用厂商的边界划分,仍有待进一步发展。
因此我们预判 6 大空间的 AI 落地速度排序:人形机器人/MR 眼镜>PC/垂类硬件>手机/出海,人形机器人是 6 个空间中 AI 落地最快的。 端到端方案日趋主流,关注仿真平台能力进化。类似于自动驾驶方案,以谷歌 RT-1、Plam-E、RT-2 的演进方向来看,人形机器人正在从两段式端到端走向一段式端到端方案。但考虑考虑人形机器人方案复杂度高,预计短期内仍以两段式端到端为主。从数据层面,采集数据质量高但采集难度大且成本高,仿真数据质量对缩短模型训练周期、提升模型质量至关重要,强调关注仿真平台在大模型加持下的持续进化。 特斯拉全栈自研,英伟达入局降低研发门槛。英伟达 GTC 大会上推出机器人基础模型 Groot,并对 Isaac 等工具进行迭代优化,以全链路的开发生态支持合作伙伴开发人形机器人。基于此,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两种模式已成型:1)以特斯拉为代表全栈自研,主机厂对产品具有较强把控力;2)主机厂技术能力部分外包,英伟达作为软硬件平台公司提供支持,有望降低研发准入门槛,加速产业进程。
四类公司积极布局,头部厂商积极推动量产及落地应用。基于WAIC 的产业调研,目前主要有四类主机厂商:1)以特斯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厂商;2)以 Figure AI、智元机器人为代表的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3)传统机器人厂商想人形机器人方向拓展,如傅利叶、宇树科技、优必选等;4)零部件公司向整机方向延深,比如钛虎机器人、天链机器人等。目前各家产品进展速度较快,其中特斯拉预计将于 2025 年进入量产,Figure AI、智元机器人分别与宝马、比亚迪合作在工厂场景探索应用方式。
投资建议:在特斯拉、英伟达等引领下,人形机器人正在从研发阶段逐步进入产品量产周期,结合产业发展节奏推演:零部件厂商有望最先受益,率先通过获得机器人量产订单增厚业绩,关注三花智控、拓普集团、绿的谐波、双环传动等人形机器人研发所需工具链、软件方案及对应所需算力需求将快速增加,关注英伟达、云天励飞、商汤、格灵深瞳等;-35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