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地产问题的三个层次我们认为,虽然房价、地产销售和地产投资可能仍在寻底,但无需过于担忧房地产的冲击。
地产自身的泡沫化倾向正在出清,并且出清过程可以通过库存水平、估值水平进行观察;房地产的金融化程度相对较低,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概率也相对有限;宏观经济和中观行业也在加速“去地产化”,地产下行对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小。
风险提示:房地产政策存在不确定性;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具体路径仍有待进一步明确;文中部分测算涉及主观假设,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社会对房地产的预期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影响房地产市场走势。
在量子物理学中,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从概率的角度观察,光表现为波动;从物质的角度观察,光表现为粒子。观察视角的不同,直接影响了观察的对象和对事物的理解。
房地产既是必需消费品,也是金融投资品;影响购房决策的,既可能是对租金收益回报的投资,也可能是对房价上涨预期的投机;房地产既是经济增长的因,也是经济运行的果。
分析房地产问题,也需要从不同的层次、视角来观察、评估。从底层资产的视角,房地产的问题是泡沫化倾向,库存过高、估值过贵,随着房价下跌,泡沫化倾向逐渐减弱。
从金融风险的视角,房地产对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播途径受到了较多阻隔,系统性风险较低,但个体承担较多。从经济重要性的视角,房地产对于经济体系的系统重要性持续下降,经济正在完成“去地产化”的转型。
第一,站在房地产泡沫化倾向的视角上,房地产的库存和估值问题是可以度量的,消化泡沫化倾向的过程也是可以跟踪的。
我们认为,中国房地产泡沫化倾向始于 2016 年,泡沫去化始于 2021 年。人口自然增长和城镇化斜率在 2015、2016 年之后分别放缓,新增城镇人口在 2016 年出现拐点,新增真实住房需求也进入下行周期。但 2016 年以后,房地产的量价均保持增长趋势,与真实住房需求的周期发生了趋势性背离,这是房地产泡沫化倾向的诞生背景。泡沫化倾向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库存过多,截至 2022 年我国住房空置率约为 15%,较国际 5%的空置率标准高出 10 个百分点1;二是估值过贵,我国住房租金回报率持续与长期国债利率倒挂。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