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汽车与机器人在技术、工艺和商业模式上具有同源性。特斯拉人形机器人采用与电动车相似的“感知-决策-执行”架构,工艺上,两者对高精度加工有共同要求,为机器人零部件生产提供技术基础。商业模式上,特斯拉利用新能源车产业链资源,拓展竞争优势。
2)当前国内汽车供应链展现出成本、效率和技术的三重优势。自主主机厂在成本控制上表现突出,车型开发周期缩短,智能驾驶技术积累有助于机器人算法开发。
3)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自2021年亮相以来,性能显著提升,行走速度和自由度增加,平衡和控制能力提高。应用方面,Optimus在执行基本工厂任务中展现技术突破。国内厂商如宇树等也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跟随产业发展趋势。
一、汽车与机器人的同源性:技术、工艺同源,商业模式延展:1)技术层面,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类似电动车采用“感知-决策-执行”的三层架构,与自动驾驶技术相似度较高;2)工艺方面,人形机器人中的减速器等执行机构对加工精度要求较高,新能源车对精度要求高于传统燃油车,为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生产打下技术基础;3)商业模式方面,特斯拉有望充分复用当前新能源车产业链资源,实现产业链优势的外延。
二、汽车供应链竞争力拆解:成本&效率&技术的三重优势:1)主机厂作为汽车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成本控制能力集中反映了产业链整体的成本竞争力。从单车层面看,当下自主主机厂的成本优势明显。2)效率:随着电动智能化不断渗透,自主主机厂车型开发周期大幅缩短,当前国内传统主机厂最快需要 36 个月完成新车型的量产开发,而领先新势力主机厂则将这一周期大幅缩短至 20 个月。中国汽车产业链在智能驾驶领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技术与相关人才,有望助推人形机器人算法开发。
三、目前人形机器人进展:特斯拉引领,国内厂商跟随:自2021年Tesla AI Day上首次亮相以来,特斯拉Optimus人形机器人已取得显著进展。
性能层面:截至2024年5月,Optimus Gen2展示出约0.6m/s的行走速度,全身减重10kg以上,且行走速度提升超过30%。机器人的自由度增加,平衡能力、全身控制及手指灵活度均显著提高。应用层面:最新迭代中,Optimus利用端神经网络执行基本工厂任务,包括电池单体分类和电动工具使用,突显了其在精密操作和自主工作能力方面的技术突破。国内厂商方面,宇树、傅里叶、智元远征、小米、追觅科技等国内厂商已陆续推出人形机器人产品。
投资建议:未来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望充分利用汽车产业链优势,实现品类拓展,竞争力外溢。推荐三花智控、拓普集团、双环传动、北特科技、贝斯特等。
风险提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展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进步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