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①6 月 19 日,2024 陆家嘴金融论坛开幕,主题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央行行长潘功胜发表重要讲话。②6 月MLF、1 年期和 5 年期 LPR 利率均保持不变。
当前我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未来将注重把握和处理好短期与长期、稳增长与防风险、内部与外部三方面的关系。具体来说,货币政策总量上,央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结构上,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传导上,着力规范市场行为,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仍需货币政策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结合近日多地中小银行宣布下调存款利率,以及政府债发行提速、超长期特别国债陆续发行,我们认为,当前货币政策稳健且财政政策加码发力,银行着力降低负债成本,信贷需求和结构有望逐步改善,基本面或有望得到支撑。此外,企业的汇率避险需求日益提升,或可成为银行服务客户的重要抓手。
中国特色的货币政策框架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完善。
一是优化货币政策中间变量,逐步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M1 统计口径或将调整。
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比如以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并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同时着重提高 LPR 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三是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非量化宽松),央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将渐进式落地。此外央行提及硅谷银行风险事件,警示中长期债券的期限错配和利率风险。
四是健全精准适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探索发挥其牵引带动作用。五是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做好政策沟通和预期引导。
我们认为,对银行而言,在淡化规模情结、盘活存量的监管导向下,信贷增速或将放缓;信贷结构或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下向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倾斜;在银行净息差和汇率的内外部“双重约束”下,本月 MLF 和 LPR 持平,而规范手工补息、存款报价利率下行等共同呵护息差;需关注中长期债券的投资风险;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法优化调整、打击资金空转、规范手工补息等因素会导致金融数据“挤水分”,但从长期来看,短期阵痛有助于为金融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