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回顾:6/17-6/23,主要指数沪深 300 下跌 1.30%,上证综指下跌 1.14%,创业板指数下跌 1.98%。6/17-6/23 沪深两市主板 A 股日均成交额 4576.52 亿元,较上周下降 8.20%;6/17-6/23 两融余额 15085.79 亿元,较上周上升 0.14%。
银行板块:6/17-6/23 申万银行指数周跌 0.24%。其中 A 股涨幅靠前的是:交通银行(6.03%)、南京银行(3.46%)、中信银行(2.78%)、邮储银行(1.26%)、建设银行(1.26%);A 股跌幅靠前的是:郑州银行(-3.78%)、宁波银行(-3.15%)、江阴银行(-2.88%)、成都银行(-2.86%)、长沙银行(-2.71%)。
H 股涨幅靠前的是:晋商银行(+11.51%)、中信银行(+5.94%)、农业银行(+4.67%)、交通银行(+4.44%)、工商银行(+4.15%);H 股跌幅靠前的是:东莞农商银行(-7.67%)、哈尔滨银行(-7.58%)、恒生银行(-4.29%)、广州农商银行(-3.15%)、中原银行(-3.13%)。
市场跟踪:1)国债和地方债发行:6/17-6/23 无新发国债,环比上周-3334.8 亿,净融资-2626.7 亿;6/17-6/23 新发地方政府债 3382.33 亿,环比上周+2969.9 亿,净融资 1594.41 亿。2)同业存单:6/17-6/23 银行净融资额 2874.2 亿元,单周同业存单发行量 9500 亿。其中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分别占发行 27%/ 31%/35%/6%。3)票据利率:半年国股行直贴周平均利率 1.46%,转贴利率1.38%,分别较上周+1/+3bp。4)市场利率:10 年期国债收益率 2.26%,环比上周+0.13bps,余额宝 7D 收益率较上周下跌 0.3bps 至 1.53%。
银行周观点:优化货币政策框架,健全市场化利率调控机制。6 月 19 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 2024 陆家嘴金融论坛发表主题演讲,表示中国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并给出对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演进的思考。
1)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淡化对数量目标的关注。目前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而我国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办法。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社融信贷在高基数下增速放缓,未来将淡化量化目标,更加注重发挥利率调控的作用;
2)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利率调控机制。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 7 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同时完善 LPR 报价机制,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 LPR 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3)逐步将二级市场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历史上,我们有阶段曾靠外汇占款被动投放基础货币,2014 年以来,随着外汇占款减少,我们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等工具主动投放基础货币。随着我国债市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但国债买卖并不意味着量化宽松,而是作为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
4)健全精准适度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货币政策传统意义上是总量工具,但由于中国经济面临的很多矛盾和挑战是结构性的,需要合理运用和把握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并将已实现阶段性目标的工具及时退出;
5)提升货币政策透明度,健全可置信、常态化、制度化的政策沟通机制。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后,政策的可理解性和权威性都会增强,市场对未来货币政策动向会自发形成稳定预期,合理优化自身决策,货币政策调控就会事半功倍。
投资建议: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逐渐显现,当前处于经济转型期,盘活存量、破旧立新仍需要时间沉淀。分红和拨备提供银行股投资的安全垫,仍看好银行当前的投资价值。展望未来,金融机构从“规模情结”转向“提质增效”,继续加大支持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提高信贷投放质效,对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更为有效的支持。在存款成本方面,或将受益于存款挂牌利率的下调,对冲存款定期化造成的成本压力,保持息差相对稳定。长远看,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也会带动银行营收结构调整。我们认为,当前估值已经充分蕴含市场对板块基本面的悲观预期,建议积极布局,短期配置打底,建议关注国有大行、江苏银行、沪农商行;长期优选商业模式,建议关注江苏银行、招商银行、宁波银行、常熟银行。
风险提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城投和地产风险暴露、信贷投放不及预期。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