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背景:煤炭与煤电均进入相对短缺周期,供给端持续偏紧。煤炭方面,虽然增产保供政策持续推进,但受限于产能周期及超强度生产难以持续,煤炭产量已由增速放缓转入下降阶段,煤炭供给偏紧的产能周期仍在持续。煤电方面,“十四五”以来缺电事件频发倒逼煤电项目核准开工提速,然而考虑项目投建周期,当前阶段顶峰装机仍偏紧张,且部分用电需求高增长的区域(如华东地区)或将在更长时期内处于煤电相对短缺状态。随着尖峰负荷的持续增长,能源安全保供压力下煤电装机的增长有望持续。政策背景:国家大力推动“两个联营”,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兼顾低碳转型。政府曾多次就煤价电价着手改革,但仍存在一定的计划与市场矛盾,导致煤企与电企的盈利呈现高波动性。自 2016 年起我国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煤电联营”,2022 年以来更是明确提出推动“两个联营”,从而助推煤炭与电力行业平衡稳健发展、对冲经营风险。从煤企角度,尤其是高比例中长协销售模式企业,投建电厂发展煤电一体化,相当于延伸产业链、将“中长协”机制下低价煤炭外销转为内部收益模式,从而一定程度赚取煤炭的长协和现货价差。从电企角度看,外购煤炭的长协实际覆盖率难以大幅度提高,煤电燃料成本依然面临现货价格波动的风险。电企大力发展煤电一体化,有助于提升稳定供应且低价格的长协煤占比,从而实现度电利润的增厚和业绩的相对稳定。综合来看,煤炭和电力企业通过发展煤电一体化,可延伸产业链获取新成长并提升业绩的稳定性。
煤电一体化模式复盘:合并重组、收购参股、投资新建。合并重组:
2017 年,国电集团与神华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集团是典型的煤电联营范例,在解决两家公司发电业务同业竞争的同时实现煤炭和煤电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收购参股:自 2008 年煤价大幅上涨、部分电企出现亏损后,2009 年起以五大发电集团为主的火电企业积极主动收购煤矿股权。煤企收购参股电厂的风潮则主要集中在“十三五”至“十四五”前期,以中煤、神华为主的煤炭企业集团开始大举收购电厂或参股电力公司。投资新建:2021-2022 年全国多地拉闸限电后国家放宽煤电项目审批,煤电建设迎来新周期,其中煤炭企业跨界投资新建煤电项目的积极性可观。
上市公司煤电一体化类型及对比:1)单一业务转向煤电联营:公司先前已有煤炭或电力业务,“跨界”发展煤电一体,有望同时受益于盈利增长和估值提升,股价弹性空间较大,例如:新集能源、中国神华、陕西能源、内蒙华电、苏能股份等;2)上市公司与集团公司协同联营:公司本身并未控股煤矿,但其控股股东拥有可观的煤矿产能,通过集团协调优先安排可获得足量的长协煤保障,具备业绩稳定性优势,例如:国电电力、淮河能源等;3)通过投资参股深化煤电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