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再看日本 90 年地产泡沫破灭之后,我们聚焦七个关键问题:①房价跌多少、哪里跌得多?②货币政策有效吗? ③财政政策犯了哪些错?④基本面下行几何、谁是领先信号?⑤新房 VS 二手房,供需结构如何演化?⑥房价下行期的股市企稳条件?⑦地产股还能买吗?
❖ 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房价跌多少?哪里跌得多?全国房价跌 46%,住宅市值/GDP 占比从 4.2 跌至 3.3,跌去近 1 年 GDP。区域分化:六大城市前期涨得高、后期跌得深(地价跌幅 76%,整体 54%),2012 年率先触底(日本整体 2015 年)。新旧分化:新房跌幅小(45%<整体 57%)、后期涨幅大(21 年超过 90 年泡沫顶点,整体距离高点仍有 40%差距),稀缺性优势长期突显。
❖ 货币政策:收紧刺穿泡沫,放松独木难支。房地产融资端的收紧依然是戳破泡沫的主要促发;1990/3 金融机构针对不动产行业实施融资总量控制,向不动产行业的融资余额控制在总贷款余额增速以下,1990/10 日本房价见顶进入漫长的下跌通道。但熊市中的融资端放松,收效甚微。泡沫破裂后,日本央行在融资端的放松是比较迅速的,一方面从 1991/6 到 1995/9 从 6%开始连续降息 9 次至 0.5%,另一方面 1991 年底取消了针对不动产行业的融资总量控制。但无论是房价还是股价的下跌趋势都并未因货币宽松有所缓解。
❖ 财政政策:一步错、步步错。日本税制改革自 1989 年迟缓起步,日本《土地基本法》正式通过,代表其真正意义上的地制改革出台。91 年根据《土地基本法》精神,日本土地税制改革开始推进,核心内容即包括按 0.3%的税率对持有环节的土地征收地价税,此时日本地产泡沫已经破灭,地价税加剧土地所有者的脱手意愿。直至泡沫破灭 6 年后的 1998 年,日本地产政策才转向全面放松,但股市和地产泡沫破灭对社会的负反馈已经积重难返,迟到的地产放松措施并没能阻止地产价格持续下跌。
❖ 销量、新开工、拿地:下行几何?谁先企稳?地产基本面相关的各类指标,较 90 年代高点几乎腰斩。地产销量(一二手房合计,以东京圈表征)2008年率先触底,从 2000 年高点 10.1 万户跌至 5.6 万户,跌幅 44%,此后长期需求中枢基本稳定在 6 万户左右。随后是新开工 2009 年触底,从 1996 年高点1.6 亿平方米跌至 0.7 亿平,跌幅 57%;最后是土地成交,从 1989 年高点 226万件跌至 2011 年 114 万件,跌幅 50%。
❖ 供需结构的演化:新房 VS 二手房。2008 年之前,新房在房地产销售市场中占据绝对主力,96 年公寓整体成交量中新房占比 75%;但 2021 年占比不到四成。供给的变化更为显著,96 年公寓供给中新房占比 56%,21 年降至13%;二手房 2011 年后的供给几乎是新房的 5-6 倍。这在一定程度解释 2006年后新房单价涨幅远高于东京整体房价水平。
❖ 地产下行期间的股市:整体下行,阶段性反弹取决于房价企稳。房价和股价都是经济的晴雨表,低增长时代中股价与房价一同寻底,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引致二者最后一跌后,随着房价筑底,股价逐步开启上行通道。但在股价长期寻底过程中,日经 225 依然有 4 次半年以上的反弹,分别为 1993-94
年、1995-96 年、1998-2000 年、2003-07 年,背后往往对应房价的阶段性企稳、甚至小幅反弹。
❖ 地产股: 地产下行中的超额收益,销量是核心。急跌过后,房地产行业依然存在阶段性获得超额收益的机会。日本房地产行业长期下行周期中、相对持续的超额收益来源,与政策相关性似乎并不高,几轮反弹的背后,与地产基本面的销量数据呈现一定相关性,1998 年之前,二手房销量增速回升驱动房地产行业超额收益上行;1998 年之后,新房供需格局成为地产股价获取超额收益的基本面支撑。
❖ 风险提示:历史经验未必代表未来;地缘政治风险。
目 录
一、 日本地产泡沫破灭后:房价跌多少?哪里跌得多? .......... 4
二、 货币政策:收紧刺穿泡沫,放松独木难支 .......... 6
三、 财政政策:一步错、步步错 .......... 6
四、 销量、新开工、拿地:下行几何?谁先企稳? .......... 7
五、 供需结构的演化:新房 VS 二手房 .......... 9
六、 地产下行期间的股市:整体下行,阶段性反弹取决于房价企稳 .......... 10
七、 地产股: 地产下行中的超额收益,销量是核心 .......... 10
八、 风险提示 .......... 12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