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告为中国绿氨行业概览,本篇将深度梳理中国绿氨气体的制备工艺、产业链、合成氨供需与下游领域的具体应用。
研究区域范围:中国地区研究对象:绿氨行业此研究将会回答的关键问题:
① 绿氨制备的技术路线发展情况如何?
② 合成氨市场规模如何?
③ 绿氨项目发展情况如何?
• 绿氨制备的技术路线:当前,绿氨核心的合成工艺主要可以分为传统工艺(即基于传统的哈伯-博世热催化+高温高压法耦合绿氨)、柔性工艺(即热催化+低温低压法耦合绿氨)及新型工艺(即光催化/等离子/电化学等)三大路径。传统的哈伯法是传统灰氨生产的主流成熟工艺,已有百余年的应用历史,从技术成熟度的角度来看,该工艺被认为是最有可能率先实现绿氨产业化的技术路线,但该工艺是按照化石燃料稳定持续的原料供应+连续生产要求进行优化迭代的,使用于传统中大型的合成灰氨工厂,作为绿氨合成的工艺,该方法尚存在以下几点难以解决的弊端,我们判断只能作为中短期灰氨过渡的有益尝试。
• 合成氨市场规模:受下游旺盛的市场需求及国产化制氨技术发展的积极影响,中国合成氨产量在近年来保持着稳定增长的趋势,从2017年的4946.26万吨增长至2022年的5884.0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伴随着合成氨行业市场集中度提高、产能置换工作完成、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拉动下游市场需求回暖等影响,预计未来五年内该行业规模的CAGR会稳定在5%左右的平稳发展趋势,在2027年会到达该行业产量的峰值,即7509.7万吨,届时中国合成氨市场规模将达到2402.9亿元。我们预计合成氨行业的增量、落后产能的逐步淘汰与绿氢技术发展逐步实现平价,让绿氨产能建成落地后能较为平滑的进入市场。同时,氨能在储氢、燃料储能等领域的应用拓展也在提升下游对氨的需求量。
• 绿氨项目发展情况:从绿氨项目的业主单位来看,已公开的绿氨项目中,业主单位可主要分为电力及装备类企业与能源化工类企业两大类。电力及装备类企业主要从事发电运营和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等业务,相对较少涉及煤化工和炼化等工业项目。能源化工企业涵盖煤化工、石油炼化等多种用氢场景。在选择绿氢消纳场景时,能源化工类企业更倾向于进行低碳升级。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