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这个时间点研究医保国谈药品落地情况?
到 2023 年底, 我国已连续开展七轮国家医保药品谈判,超 400 种创新药品通过谈判进入基本医保药品目录,显著提升了创新药物可及性。
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谈判药品落地工作, 陆续发布多个文件推动落地工作, 以确保患者真正买得到、用得上谈判药。2024年初至今,北京、广州和珠海均发布了支持了创新药的产业政策,均对谈判药品落地有明确支持的相关规定。我们希望通过研究医保国谈药品落地情况,更好的理解相关创新药政策实施后医保国谈药品落地可能会发生的变化,从而更好理解创新药产业政策对创新药行业的的支持力度。
为什么要研究医保谈判药品落地情况?
以四种 ALK 靶点药物为例,其中赛瑞替尼、阿来替尼和恩沙替尼均为二代 ALK 抑制剂,疗效和安全性全面优于一代药物克唑替尼, 赛瑞替尼和恩沙替尼的治疗费用也更加低廉,但进院进度远低于克唑替尼, 出现药品配备水平与临床价值“倒挂”的情况。研究医保国谈药品落地情况可以更好的理解创新药从获批到患者真正使用之间存在的距离,评估药品可及性存在的困难,更好的判断创新药销售放量的节奏。
本报告研究哪些内容?
1、为什么有些疗效更佳的国谈药品销售收入却更低? 2017-2022年国谈药品落地情况怎么样?
2、为什么有些新药进了国家医保目录患者却买不到?医保谈判药品落地现存的堵点和挑战?
3、为什么有些地区医保谈判药品落地执行更好?哪些政策出台会推动谈判药品更好落地?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