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经济去金融化随着金融数据对经济数据的领先性逐渐减弱,市场或应该逐步淡化对金融总量指标的关注,而应该直接从经济数据中找支撑。
第一,伴随着地产销售进入持续下行周期,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转化渠道受阻, M1 同比对经济的指示意义也有所下滑。
第二,对于信贷指标而言,充裕的存量贷款以及信贷主体的变化意味着新增信贷对经济的指示意义减弱。
风险提示:金融周期与经济周期关系变化超预期,货币政策框架变化,M1统计口径变化宏观报告 | 宏观点评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责申明 25 月金融数据延续了此前逻辑。受规范手工补息、存款分流等因素影响,M1 同比-4.2%,连续两个月负增。受金融数据“挤水分”以及实体融资需求偏弱等因素影响,5 月新增人民币贷款9500 亿元,同比减少4100 亿元。仅社融在政府债和去年企业债低基数的支持下,同比多增 5132 亿元,推动社融同比增速上行 0.1 个百分点至 8.4%。
图 1:5 月居民信贷持续偏弱(单位:亿元)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图 2:M1 同比增速进一步下探(单位:%)资料来源:wind,天风证券研究所但在 M1 连续两个月负增、新增信贷偏弱时,国内经济数据表现要强于金融数据,且实体部门并未面临资金短缺压力,信贷资金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弱。
5 月受益于去年低基数、份额端韧性与外需改善,中国出口同比增长 7.6%,高于市场一致预期。
受大规模设备更新等政策逐步落地见效、基建施工强度提高、海外有色金属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 环比上行 0.2%,是自 2023 年 10 月以来首次转正。
高炉开工率、半钢胎产能利用率等高频数据在 5 月环比也有所改善。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