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研究社出品
为行业研究者打造专属资料库

日本股市长牛背后的冷思考:居民权益配置比例低迷之谜

本次,我将为大家剖析由华创证券发布的《为何日本人不买日股牛市的账》。该报告共23页,涵盖了众多重要信息和核心论点。若您希望深入了解,请参阅原报告,获取方法已在文档的最后部分提供。

报告核心内容

本文通过对华创证券研究报告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日本股市在经历长达20年的熊市之后,在低利率时代背景下的牛市表现,并尝试解析日本居民为何对于股市的长期牛市反应冷淡,持续偏好持有现金。文章将从政策响应、企业行为以及市场财富效应三个维度,剖析日本股市与居民投资行为之间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股市、居民现金偏好、市场财富效应、政策响应、企业行为

一、日本股市长期牛市与居民行为的背离现象

日本股市自2012年以来展现出了显著的增长趋势,然而这一牛市现象并未激发日本居民的参与热情,反而呈现出对现金的持续偏好。据华创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即便在股市进入上行通道的背景下,日本居民的权益配置比例依旧稳定在较低水平,而货币和存款的比重却持续上升。这种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居民对股市风险偏好的长期恶化,以及股市财富效应的消失。

日本股市泡沫破裂后,长达20年的熊市使得居民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严重受损。股市风险溢价ERP从1990年的3.1%上升到2019年的7%左右,反映出投资者对股市投资的谨慎态度。此外,日本年轻人群体对于股市的参与度极低,60岁以下群体持有股票的比例普遍低于10%,显示出一代人的股市参与断层。这与欧洲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欧洲居民在经历欧债危机后的股市下跌期间,权益配置比例却从23%上升至超过30%。

二、政策响应与企业行为对市场信心的影响

日本政府在面对经济泡沫破灭后的政策响应,表现出明显的迟滞和摇摆。货币政策上,日本央行在90年代初期的降息动作不够果断,直至1995年利率降至0.5%,而2000年后推出的非常规货币政策,如量化宽松(QE)、质化量化宽松(QQE)、利率曲线控制(YCC)等,虽有所行动,但整体反应迟缓。财政政策方面,日本政府在经济复苏迹象出现后迅速转向紧缩,导致政策在宽松与紧缩之间反复摇摆,未能有效稳定市场信心。

企业行为方面,日本企业在泡沫破灭后,普遍采取了由“借”转“储”的策略,即从借贷投资转向偿还债务。这一转变导致企业部门成为净储蓄者,减少了对风险资产的投资,从而加剧了社会层面的通缩现象。与此同时,企业破产数的增加以及居民就业和收入的减少,进一步削弱了居民的风险偏好。

三、市场财富效应的缺失与居民投资行为的转变

日本股市长期缺乏正向收益,导致市场财富效应的缺失。股市泡沫顶点被“套牢”的投资者在股票净值回归的过程中逐步“解套”而带来抛售行为,而新一代年轻人则几乎不再进入股市。金融机构在低利率环境下,也未能成为股市的主要玩家,而是将目光投向海外,导致日本股市中外资和日本央行成为最主要的参与者。

市场财富效应的缺失,使得居民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现金而非冒险投资股市。这一现象反映出居民对于股市的信心不足,以及对于未来收入预期的下降。日本央行通过购买ETF等措施,试图提振市场信心,但其效果有限。相比之下,欧洲在欧债危机后,通过欧盟EFSF/ESM和欧洲央行OMT的协同干预,有效稳定了市场,增强了居民的投资信心。

总结:日本股市的长期牛市并未能激发居民的投资热情,反而伴随着现金偏好的持续上升。这一现象背后,是日本居民对股市风险偏好的恶化、政策响应的迟滞与摇摆,以及市场财富效应的缺失。通过分析日本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政策的及时介入与一致性、企业部门的健康行为,以及市场财富效应的培养,对于恢复和提振投资者信心至关重要。同时,多元化的居民投资工具供给,以及加强投顾服务,是提高居民股市参与度的有效途径。

报告节选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参考报告原文或底部相关报告。

版权声明:报告来自互联网,仅供投资者学习和参考,在发布信息时,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标明出处,但因互联网的去中心、海量信息的特殊结构,可能有时会存在未指明作者的失误,我们诚挚的希望您能指出我们的工作失误,如果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的内容有侵权嫌疑,烦请通知我们(kefu@baogaobox.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核实,同时如果您的报告不愿在本站展示,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改,谢谢。本站仅提供用户检索、查询报告服务,以便快速找到报告的来源、作者等信息,不提供下载服务。如需下载,请前往社群。
文章名称:《日本股市长牛背后的冷思考:居民权益配置比例低迷之谜》
文章链接:https://www.baogaobox.com/insights/240819000002225.html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