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期货上市在即,“硅期又至”系列为多晶硅上市前瞻报告,本篇为系列第一篇,主要简述光伏产业链概况。后市将逐步推出系列二至系列四,围绕多晶硅供应、需求、价格前瞻展开。
中国光伏行业已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名片,效率、成本、行业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是我国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光伏产业链条较长,从硅石原料到光伏太阳能电池板需经历工业硅、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环节,需较多产业主体紧密合作。
截至 2023 年底,中国拥有 19 家多晶硅生产企业,产能规模全球占比 93.74%。目前主要的生产工艺是改良西门子法和硅烷流化床法,其产品分别为块状硅和颗粒硅。根据表面质量不同,块状硅可划分为致密料、菜花料和珊瑚料。按照掺入杂质的差异,多晶硅又可分为 P 型料和 N 型料。根据纯度的不同,多晶硅通常可以分为太阳能级多晶硅和电子级多晶硅。多晶硅不同工艺、不同企业之间成本差异巨大,不同厂商之间成本差异可能达到50%,随着生产工艺和技术的改进,多晶硅非硅成本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多晶硅产能呈现由聚焦能源丰富地区向能源优势尤其是清洁能源地区转移的格局,未来内蒙、新疆将成为主要产区。 硅片是多晶硅的直接下游,是多晶硅锭或单晶硅硅棒切片制成的薄片状基板。多晶硅硅片包括铸锭和切片两个环节,但目前市场占有率已不足 1%;单晶硅片包含拉晶、切片两大环节,且非硅成本逐年降低。与多晶硅类似,硅片可划分为 N 型硅片和 P 型硅片,截至2024 年 6 月,N 型硅片渗透率已达 80%。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硅片呈现出薄片化、大尺寸化和标准化趋势。
电池片是硅片的直接下游,从硅片原料使用类型角度,电池片分为 P 型电池片和 N 型电池片。从技术角度,电池片分为减少电学损失和减少光学损失两类。两者交叉衍生出多种类型电池片,目前 N 型 TOPCon 和 HJT 成为行业主流。随着 PERC 和 TOPCON 电池的技术进步,电池生产工艺逐渐变的繁琐,在获得更高的光电转换效率的同时也降低成本。
组件是电池片的直接下游,光伏组件的结构分为核心部件、电气连接装置、封装材料、封装辅材四个部分,电池片作为核心部件决定光伏组价发电效率。光伏组件位于光伏产业链制造环节的末端,直接面向终端应用市场,下游为光伏电站系统。根据装机规模、入网电压等不同,光伏电站可划分为集中式(大型地面电站等)和分布式(工商业、户用等)。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下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