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研究社出品
为行业研究者打造专属资料库

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深度研究报告:通勤特征,影响与优化策略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报告是《2023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报告》,报告共50页,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参考报告原文。

报告核心内容解读

本报告主要对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地区交通网络和跨城通勤的密切联系进行深入探讨,分析了通勤特征和规律,并强调了其对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和跨城通勤便利性的潜在影响。报告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总体通勤特征、城市与区县通勤特征、多层次空间协同单元通勤特征以及重点地区通勤特征。

1. 总体通勤特征

根据报告,都市圈总体流入通勤率为0.09%,总体流出通勤率为0.16%。内部平均通勤距离为8.3公里,总平均通勤距离为8.8公里,与2021年基本持平。内部5公里通勤占比为55.4%,总5公里通勤占比为55.0%,较2021年分别提高0.4个百分点和0.3个百分点。都市圈轨道覆盖通勤人口比重为16.7%,较2021年提高0.5个百分点。

在分析这些数据时,我们注意到都市圈的通勤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以及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习惯。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通勤特征也在不断变化,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 城市与区县通勤特征

在城市通勤特征方面,上海市总通勤人口达到千万级别,苏州市、宁波市等超过或接近500万量级。同时,上海市、苏州市流入通勤率较高,南通市、宁波市、湖州市和舟山市则处于都市圈各城市较低水平。这些数据反映了不同城市的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和就业机会对人们的通勤选择产生的重要影响。

在区县通勤特征中,常州市区总平均通勤距离最短,约8.2公里;峡泗的总平均通勤距离最短,为6.6公里。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地区的城市规划较为紧凑,公共交通设施完善,居民的通勤距离相对较短。此外,大部分单元总5公里通勤占比在40%-60%之间,而峡泗的总5公里通勤占比最高,超过80%。这表明在峡泗地区,居民更倾向于选择短距离的通勤方式,可能与该地区的城市布局和交通状况有关。

3. 多层次空间协同单元通勤特征

环太湖战略协同区的流入及流出通勤率均处于低值,与其他四个战略协同区差异明显;沿海、杭州湾、长江口和淀山湖等战略协同区的流出通勤率均接近或高于6%。这表明这些地区的经济活动和就业机会对周边地区居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导致较高的流出通勤率。相较于2021年,5个战略协同区的流入通勤率基本持平,而淀山湖和杭州湾战略协同区的流出通勤率增长相对明显。这可能是因为淀山湖和杭州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了更多的周边地区居民前来工作和生活。

4. 重点地区通勤特征

示范区内部通勤仍以青浦城区、吴江城区、嘉善城区和盛泽镇区4个通勤组团为核心。其中,松陵街道与江陵街道之间的通勤联系最紧密,双向通勤人口约6万人。示范区主要来源地为松江区、吴中区和闵行区,而其主要流向地为吴中区、闵行区和姑苏区。这些数据反映了示范区的经济发展和人口流动状况,为进一步优化城市规划和交通基础设施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报告节选

因篇幅限制,仅展示部分,更多重要内容、核心观点,请参考报告原文或底部相关报告。

版权声明:报告来自互联网,仅供投资者学习和参考,在发布信息时,我们将尽最大努力标明出处,但因互联网的去中心、海量信息的特殊结构,可能有时会存在未指明作者的失误,我们诚挚的希望您能指出我们的工作失误,如果您(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站的内容有侵权嫌疑,烦请通知我们(kefu@baogaobox.com),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核实,同时如果您的报告不愿在本站展示,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改,谢谢。本站仅提供用户检索、查询报告服务,以便快速找到报告的来源、作者等信息,不提供下载服务。如需下载,请前往社群。
文章名称:《上海大都市圈通勤深度研究报告:通勤特征,影响与优化策略》
文章链接:https://www.baogaobox.com/insights/231221000000099.html
分享到

相关报告